要講競爭,就不會快樂

28/5/2014

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公佈全球最快樂國家調查,南美洲國家巴拉圭連續三年成為最快樂國家,台灣排19,中國排28。調查方法,請當地人依早一日經歷回答五條問題:有笑口常開嗎?遇到快樂的事嗎?做了有趣的事嗎?受尊重嗎?感到精力充沛嗎?調查指巴拉圭的快樂秘訣,是不會看重負面事情多於快樂經歷,而主宰著快樂的並非金錢,而是工作與校園環境來得相當重要。不說不知,最快樂國家首五名都來自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國家一般被認為是較貧窮和落後的國家,可見快樂與否,和是否富裕無必然關係。幸好這麼樣的調查沒有在相對富裕的香港進行,否則香港人、香港學生的快樂指數會在一個很低的水平。

如單純以香港學生來說,他們有笑口常開嗎?沒有了,因為密集的功課,嚴重的教學施壓,學生已沒有閒情笑口常開。香港學生遇到快樂的事嗎?會的,測考分數稍高,會快樂的,但短期的快樂,很快會被長期而更大的不快樂覆蓋。做了有趣的事嗎?沉悶艱深的課程和考核,怎會有趣?受尊重嗎?校內校外考試成績都要排序,很大部份排得後的怎會受尊重?感到精力充沛嗎?唉!不去說了,長期侷促在狹小的課室中,接受「滿堂灌」,正規課堂以後還要補課,形神俱損,怎會有充沛的精力?以上這些,無疑都是很「負面」的事情。

要受這些折磨,還不是來來去去的要面對所謂「競爭力」的折騰?

是的,香港學生要講「競爭力」。大學入學比例還停留在18%的比率(1989年的指標),不「競爭」無以成事。中學有定位之爭,也有能否逃離被殺校厄運的競爭。不同學生進入不同學校,面對著的就是不同層次的競爭。生存在學校中,不管哪一種的,彷彿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維持「競爭力」。

離開了校園,「競爭力」也是無處不在。香港要維持經濟上的「競爭力」。過去曾是排名全球第一,最近的評估下跌到第三,社會的警鐘就響起了,好像要全民檢示失去「競爭力」之由。社會各界不要再有政治上的非份之想,不要爭取經濟上的最起碼尊嚴,也不要在社會中有這樣哪樣的不滿。但有沒有想過,「競爭力」強勁,最大的得益者是誰?是商賈鉅富還是普羅草根?

人人都在追逐金錢。擔當一個職位,第一要素不是職位是否符合個人理想,而是位高所帶來的高薪和厚祿。做事和進修不講興趣了,要看是否和職業前景對位。金錢換來物質,可卻不換來生活質素。最近由台灣反服貿、香港反自由行無限量而帶出很濃重的生活思考。台灣作曲家、歌星陳昇坦然說出了不少人的心底話:「我真的覺得,我們不要賺這麼多的錢。」他說,「台灣過去最有錢的時代,可能是不正常的時代。」對於很多人認為會帶來商機或經濟利益的自由行旅客,他說「陸客真的不要再來了,我們真的要犧牲我們的生活品質嗎?」陳昇不認為生活的重要手段是「拚經濟」,應該是「拚活著」。

「活著」,就沒有人喜歡終日愁眉苦臉,「活著」是要快樂的,而且要講質素。GDP的增長不代表會帶來快樂,我們要追逐的是多元化,每個人能貢獻所長,兼能享用生活的不同細節,而不是「競爭力」。

你今日有笑口常開嗎?遇到快樂的事嗎?做了有趣的事嗎?受尊重嗎?感到精力充沛嗎?平凡的社會中的平凡人,不會給予否定的答案,只有自覺在「競爭力」前列的地區,才對本可唾手而得但現實卻遙不可及的事,終日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