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中文課程勿再捨易求難

5/3/2014

最近中文中學聯會因應中文課程修改諮詢會員意見,在一月中訪問四十五間會員學校,當中六成四指範文考評分數太少,三成六指掌握考評方式欠方向。

其實不用甚麼調查,都知道中文科考核增加範文部份,但所佔分數只有全卷的七分,而且放在卷一的閱讀理解中考核,擬題方向模糊不清,所得結果將會不倫不類。

增加範文,是因應教學實踐,指取消範文會導致學生語文水平下降。但重訂範文,除非是迫於形勢,無心改善,只求敷衍過關,否則所佔分數和考核方式都要細心思量。

範文所佔分數絕對不能少,否則學生覺得研讀這部份,付出多效益少,或乾脆放棄不讀,哪重訂的原意便會蕩然無存。就正如身兼中學校長的中中聯會執委招祥麒指出:「讀了或有五、六分,不讀亦或有一、兩分,分別不大。」

放在閱讀理解試卷中,也很不切合現實。因為閱讀理解考的就是閱讀理解,考材都沒得準備,考臨場理解和分析能力。但範文是預先知道的,而且認真的考生會精心研習,絕非臨場發揮。如何平衡可以準備和沒法準備,在原則和實踐兩方面都構成問題。

其實要做好這項工作,只要在佔分和考核方式上稍作協調,可以是很簡單的。

現在新考法放棄卷三的聆聽,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向。目前卷三佔整卷的十分,如用範文取代,便可提升原本佔七分的範文考核變成十分了。

當然十分在整個考試中還很不足夠,哪就應啟動第二階段的改動(假設現在的改動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取消口語溝通(現在的卷四,取消理由下面申述),把這部份的十四分中的一部份給予範文。

為什麼要取消口語溝通?理由是這是用考外語的方式來考母語。招祥麒校長也指出了問題,他質疑當局以「第二語言」方式考核中文科,建議長遠取消聆聽和口試。我也認為中文科考聆聽和口試是很無聊的。學生以廣東話作口頭語,每日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和實踐聆聽和口語,根本無須在公開試中考核。

如果公開試中文科中較注重文化素養,而重設範文又證實可起推動,哪大刀闊斧重訂考核方式是有必要的。

上文提到把原本口語溝通的十四分拿出來,最好把其中的十分撥給範文,另外的四分撥給卷五綜合能力運用(原佔十六分)。這樣的設計,各卷分數分配如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原先卷別 閱讀理解 寫作 聆聽 口語溝通 綜合能力 校本評核
原先佔分 20 20 10 14 16 20
建議卷別 閱讀理解 寫作 範文(考核內容待定) 綜合能力 校本評核
建議佔分 20 20 20 20 20

好處是五張卷(包括其中的校本評核)均佔20分,簡單易記,而且範文獲配給20分(即全卷中文科的五分一),足夠分數鼓勵學生重視。這20分如果覺得會鼓勵學生死背硬記,哪就像現在中國文學科中,既考範文又考課外篇章比較,學生死背的誘因或會減少,也能附帶考推理和整合。學生精讀範文,能提高語文能力和對文化元素的認知,是不言而喻的。

至於中中聯會建議「每五年更換一次範文,以免擬題重複,令學生死背硬記」,這點我不苟同,因為範文篇章應較固定,不應像茶餐廳的餐牌般時時更換,而且多考課外篇章比較,已能避免「擬題重複,令學生死背硬記」。而最重要的,簡單明確,消除了考評方式欠方向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