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干擾專業其風不可長

27/11/2015

人民力量陳偉業議員在立法會提出「取消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動議剛被否決。建制派在政治取向上一貫為政府護航,但今次表決,不計算政治動機,如單純從結果看,是為教育專業做了件好事,哪就不知是突然頭腦清晰還是錯有錯著了。

筆者在《TSA吵一通,問題就解決了?》一文中引述TSA設立的歷史,是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在《教育改革報告書》中提出的改革措施,設立原意只在評估,不涉操練。學校行政出了岔子,是執行問題,和教育主張,即是教育專業無關。試想想一項政策的推行,如果有甚麼爭議,就拿上立法會去,糾集人數,表決取消,這個社會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

專業問題要由專業解決

    網上家長發起運動,得到幾萬個贊同,如果同樣是為取消TSA向當局施加壓力,其動機和結果是一樣的,就是用政治手段干擾專業,同樣會把專業帶到一條不正確的道路上。

筆者的文章,提出要為TSA執行方式把關,設立投訴機制,嚴格禁止操練,只是一項建議,或許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法,但最終不應是:凡政策出了問題,不思考其偏差的原因或解決方法,便簡捷地把整件事取消,也就把其良好動機也一併取消了。政策的執行者容或顢頇、塞責,或過於急功近利,但也不應犧牲學生福祉,由非專業者隨意擺佈。

政治干擾教育,或行政干擾教育,都是令香港教育發展愈趨不健康的主要元兇。比如說,新高中課程設立,最初訂立三年新高中的課時是總共2,700小時。及後經過檢討,因應現實情況縮減到2,200至2,600小時,其他學習經歷課時也由以往15%至35%時間縮減至10%至15%。這是很理性的修正,但落到學校的行政執行者手上,完全無視這類專業的設想,濫施補課和學習操練,變相令課時無限制地增長了。

又比如通識教育科,原設計是不設固定教材,也沒指定教科書,讓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材料搜集、討論、思考、組織題材內容,學習培養獨立分析能力。這原意是好的,也是在資訊爆炸、訊息自由的新時代,學生自我啟發的一種新學習模式。但設想落到功利的執行者手中,自然又會變回現成資料的記憶與背誦。學習過程不是由學生搜尋問題,討論問題,而是印備大量「notes」,經常測驗,或過量地操練past paper,使學習又重回填鴨式教學模式。

扭曲操作教育令學生受害

    這些都是行政干擾專業的典型例子,要徹底解決,因應香港特殊的社會情況,不是易事,但也不應火上加油,隨時按個別群體或個人需要,扭曲執行,否則受害者永遠是最無助的莘莘學子。

重新回到立法會取消TSA動議的議題。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提出實例:一份小三TSA的英文卷,總共19頁,要求學生在25分鐘內完成,即1分鐘左右要完成1頁。他形容這是TSA的異化問題。他也批評教育局長吳克儉未認真處理這異化問題,只一味淡化事件,並質疑對方「係咪住喺地球」。對呀,批評行政部門把原先設計應是較容易的試卷繁複化,稱為「異化」;也質疑局長「係咪住喺地球」,即沒有好好應對學生和家長的困境,完全對焦。但葉議員如果能利用他在教育界的位置,認真了解行業苦況,或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建議,取代謾罵,或許會更有益有建設性。還有一點我不知道,在這項完全違反教育專業自主、充滿政治性的「取消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動議中,作為教育界代表,他究竟是投下贊成還是反對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