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尖

4/8/2009 

高考放榜,有報章形容「香港大學盡搶六優狀元」。我想,香港大學不會存心去「搶」吧,只是「六優狀元」都選港大,所以寫報紙的有這樣的聯想。

這種聯想並不出奇,社會就是這樣看問題,這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港大(也包括中大)縱使沒有搶高考的「尖」,卻有搶會考的尖。兩間大學都有拔尖計劃,是預先取錄會考極高分者,給予早一年入大學的機會。不要以為這些預先取錄者要在某個處所熬一年才讀大一,他們是一旦被「拔」,就能升大的。換言之,他們會較一般大學生少讀一年,是早一年畢業,從反面看是被剝奪一年就學的機會——當然沒有人(包括學生本人)會把這看成一種損失,換轉是光榮才是。

但這些人有多「尖」?無非是會考較能掌握考試遊戲而已。何況只是十來歲的學子,人生賽跑的早段跑得好些,不見得全程可以領放。見識淺陋和功利薰心的人也算了,執掌大學教育的人也這樣看,那就有些奇怪了。看看一般報大學的,如果重讀是要扣分的,換轉來說一次失敗,就會減去升大的機會,即使你是多麼勤懇認真的人。兩者相較,人情冷暖厚薄盡見當中。

好大學要人家求你,不是要你去求人。多爭幾個尖子,除了在媒介取得些宣傳效果之外,基本對大學的聲譽沒有絲毫貢獻。何況,大學的主要責任,是提升社會的學術文化水平,為社會提供具良知看法,促進教育的普及,去「搶」甚麼,「拔」甚麼,是走在這責任的相反方向了。

中國人的「狀元意識」為害太大了。功利的經濟城市,不是設法去提防這些迂腐的看法的重現,相反是倒屣迎之。看看小學已把學生透過不同的學能測試去分門別類;中學重banding,要爭取用英語教學就是保證擇優而教。不同機制和環節去想方設法去把人分等級,難怪社會的知識水平長期停滯不前,百多年的教育史製造出來的「人才」屈指可算。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