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尼地城」—不小心寫了個簡體字

港鐵港島西延線的「堅尼地城」站落成,有關當局展示鐵路站設計。站名和過去的裝置一樣,採用了書法佈局,牆壁大書「堅尼地城」四個大字。但「堅」字寫成「坚」,給人批評是否故意採用簡體字,迫香港人接受,以求達到中港共融。港鐵發言人解釋這種推測不符事實,「坚」字寫法只是草書,不是簡體字。

這解釋是可以的,因「坚」也是草書寫法的一種,明朝文徵明《滕王閣記》行草冊頁中也是這樣寫。但可以這樣寫,卻不代表「坚尼地城」中的「坚」字是草書不是簡體,因為另外的三個字分明又不是採用草書寫法。四個字中一草(書)三行(書),未必能夠統一。

當然要爭拗這點,也是很無聊的。既然是「書法」,就只是藝術形式表現的一種,作者興到筆隨,原本無需每一筆劃都拿來解釋。若果真是用簡體入書,那又如何?書法作品是不可用簡體的嗎?有沒有經過中國口岸出入境?「中國邊檢」四個字,就用簡體寫成「中国边检」,而且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寫的,為何沒有人質疑它的藝術性?

其實認真探究,簡體字中其中一種構成方式,就是採用行草字,如韦(韋)、车(車)、东(東)、头(頭)等,把傳統行草寫法確立為簡體寫法。「坚」字也是這種情況,哪你要界定「坚」字是草書還是簡體字?

現今的香港,似乎把很多問題都政治化了。很多人抗拒簡體字,稱之為「殘體字」,如果一切從語文發展和應用的角度,來作學術性或社會性的探討,無可厚非;但如果用政治化的角度,簡體字只要在公眾地方出現,就窮追猛打,以為禁絕了(甚至只是禁制出現了)簡體字,就能保留香港的本土特色,那就很不應該。像早前香港文華酒店門前的簡體字說明,就很惹起一些人的反感。有人組織了一些示威行動,在酒店的門前叫囂,最後酒店迫於無奈,唯有取消簡體字說明,平息紛爭。但人家要做生意的,覺得有簡體字說明對業務推廣有幫助,做生意才不理你甚麼政治表態。現在香港的公開試用中文作答的科目是准許用簡體字的,在酒店門外叫囂的群眾,幾時組團到灣仔考評局總部抗議?

反為港鐵採用中國書法方式去表達車站特色,這做法好不好?所陳列作為永久裝置的書法作品,水平是否理想、在藝術性和實用性兩方面能否取得平衡、採用書法作品在公共空間陳列,是否會提升社會人士的評鑑水平和認知水平等,這類較高層次的問題,卻少人提及。為了區區一個文字是否用了簡體而大興問罪之師,這個社會的文化水平高到哪裡?難道真要迫到人家說「對不起,我寫的字,不小心用了個簡體字」,這才甘心?

14/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