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2015
據考評局統計,去年2.6萬名考獲升讀大學資格的日校考生中,男女比例維持4比6,已是連續三屆出現同樣比例。八大資助院校上學年女生人數首破5萬人,較男生多出7,000人。
不是男考生少於女考生而造成這現象。據報由2012年首屆文憑試至去年第三屆,日校考生雖然逐年減少,但男女比例各約佔一半,即是說,這幾年來爭取升大,男生相對女生,一直「唔夠考」。
大學生女多男少,有學術團體已指出,長遠來說高學歷女性累積愈多,將會影響婚姻和生育,對社會發展會構成問題,所以這個現象的確「唔講得笑」。
自然要分析做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人類生理發展來說,女的較男的成熟,而且相對會較專注和忍耐,用在讀書方面很易會「讀贏」。當然還有一些制度設計的因素。比如說,現在中學文憑試很著重語文,中英雙語要兼擅,考試內容講讀寫聽並重。近年由於學位爭逐激烈,中英文科如沒能同時得到4級以上,根本無法爭逐大學學位。但學語文,女應比男優勝。尤其中英文當中的口試,女生比較口齒伶俐,容易獲得較高分數。其次,現在不少科目都著重發揮,不是死讀書的那種。特別是中英文作文和通識科,考普通常識兼表達能力,女生心思較縝密,感情也較細緻,在試題的作答上有其優勢。
從科目來說,男生較擅長數理。現在數學科必修,不去說了,但理科由過去的必選科目(指理科生)已日漸淪為普通的閒科,選讀人數急跌,男生的學習天賦在科目結構上也漸削弱。
從生理發展來說,女生比男生早熟最少一至兩年,即是說男生可能要多讀一兩年才能達到女生水平。但香港學制,最重視首次考試,如偶有失手或需要重讀,各方面所施加的壓力不可說不大。加上學制的升遷,好比直路一條,中間欠缺轉彎位或插隊機制,不少在一次考試失敗之後,很難用不同方式再進大學,變相社會每年會淘汰一大批(數目大概佔5-10%)男性。人生最感無奈的是,你本可達到某個標的,但人為的制度卻使它變成不可能,平白浪費了社會一大批資源,也製造了不少失敗的哀傷和鬱結。先進社會會給予失敗者重新爭逐勝利的機會,而事實也證明不少學術的「跛腳鴨」(指某一特定時期)最終會成功。這是保留社會資源(人才)和避免製造社會難題所需正視的地方。
想想看,如果香港的公開試不是不合理地要求中英兼擅、香港的社會發展不是不合理地過於倚重工商而忽視文理、香港的升學制度不是過份扼殺一次考試的失敗者,能增設學位吸納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優秀就學者、社會能較廣泛地包容人才,避免流失,男女生進入大學的比例會較接近。這能讓社會結構步上較和諧和理想的發展方向,當然男女(學歷)失衡而產生的社會難題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