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安逸」

29/5/2007          

一位直資中學校長因一離職老師的抉擇而發表了對教師行業的一些看法。看法套入教育生態,不無值得商榷之處。事情是:中途離職的年輕老師回舊校探訪,提到新任學校工作較輕鬆:一放學就可以收工、星期六沒有額外的活動負責,學生乖、容易教。然而工作的「安逸」,卻惹來舊校長的非議。即使中途離職也被視為守不住合約的基本承諾,言行身教很有問題。

但究竟有沒有一種合約是規定要完成一整年的教學承諾的?私人合約內容不得而知,但據現今的《資助則例》,津貼學校過了試用期的教師,離職要預早三個月通知。只要通知期恰當,離職便符合了合約的精神。不及三個月通知的也有罰款機制,校方並無損失可言。教師中途離職,不一定對學生有損害。世間沒有一個不能填補的職位。如果認定老師「言行身教有問題」,那「早走」更是「早著」,校方應該無任歡迎。

學校工作帝網重重 

常言人望高處,追求「安逸」,也不見得很不妥當。其實,身處現今帝網重重的教育工作圈中的,也很難「安逸」到哪裡去。每週有重甸甸的三十課節,每班有密匝匝的四十學童。學校有嚴密的考績機制,科目有條理細緻的進度要求;功課測考的安排是週密的,懶惰的老師除非有人包庇,否則逃不過查簿check卷的考核。任教公開試科目的要為成績擔驚受怕,平日授課疏懶不得,補課更是家常便飯。現在連低年級也有系統評估,加強操演下,試卷每每連肩接踵而至。加上各種增值數據,自評外評,教師工作表現無可遁形,「安逸」是遙不可及的了。

或許「安逸無罪,年輕其罪」。但現在的年輕教師,是活在怎樣的工作處境中?過去入行,經過兩年試用期,就可進入常額編制,聘用受《資助則例》保障。但現在很多卻是合約制,合約滿了要續簽,生計受人擺佈。學校的「豬頭骨」工作,新入行的每多躬逢其盛。年資老位置高的,職位穩定,拿著比新晉的多兩三倍的薪酬,卻往往有權擇優而教,下放工作。

政策失衡,教師受害

教師是教育政策失衡的直接受害者。小班教學,遙遙無期;課改教改,變化多端。教師長期大班授課,批閱大量習作考卷,還得面對多樣化的行政以至輔導工作。教師「一放學為什麼不馬上收工回家,那是因為老師要和學生談天、打球,了解學生」、「老師要帶領課外活動,讓學生的興趣和才藝得到發揮」、「老師要處理問題學生,將他們導向正途」。是就是的,負責任的老師會不多計較,默默耕耘,做到最好,但心底卻不禁質疑,自己究竟是教師還是社會工作者。

追求「安逸」,或許就是把有形無形的重壓稍作釋放,把無限擴張的工作意義撥亂反正。讓教師也有精神餘暇,健康體魄,進德修業,不討厭工作,做一個學識操守堪作楷模,真正能替學生辨惑解困的教育工作者。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