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班殺校面面睇

28/9/2010

升中人數銳減,為應付這嚴峻形勢,「方案」是少不了的。屈指一算,不同人或團體就有以下「方案」。

其一:學生人數減少,有人提議改行小班教學。但小班教學效果仍存疑,為了有效利用資源,收生不足學校,若沒有適當的配套措施(例如辦學團體自行注資、改辦特色學校或合併等),將要停辦,賸餘學生調派他校,教學及行政人員另謀高就。這是教育局一貫奉行的政策,學生不報不派,學校自然流失。

其二:縮班。具體做法是強制每校五班縮一,全港中一可即時減少四百多班,牽涉人數超過萬多,殺校即使還會發生,但嚴重程度大大減低。這也是教育局主張的,所以局方放風明年官校都會這樣實施,希望起一帶頭作用。

其三:仍然是縮班,但由學校自願。局方由於掌握學生分配,所以是否參與,學校也不能完全漠視教育局意願。部份學校是被威嚇這樣做的(例如有人曾說「敬酒唔飲就要殺校」)。如果理想地參與的愈多,對事情的解決會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局方與各區中學校長應有頻密接觸,希望自願縮班成為業界共識,甚而共策。

其四:小班既被教育局否決,但縮班卻又產生是否公平問題,為求平衡不同看法,照顧不同現實,「中學議會」及分區「中學校長會」建議實行「中班」教學,每班人數中間落墨(30人),希望殺校問題不會太嚴重,又能令教育局接受。

其五:因應就學人數減少,是實施小班教學的良好時機。如果每班人數能逐年遞減至最後25人,教育質素可以提升,殺校威脅也可減除。這是代表業界人數最多的工會「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所贊成的方案。教育局指若中學落實25人一班,每年經常開支將由200億跳升至400億,被指是危言聳聽。因為就學人數下降,當局可在未來七年節省2.6億至40億不等,累計節省138.5億,即使推行小班,仍有高達40.32億元盈餘。

以上幾個方案,涉及政府、教師、家長及學生不同「持份者」。

政府角度,當然減少教育開支最上算,最簡單是維持最少34人一班,學校不能達到61人最低開兩班要求,便「冇得留低」。針對小班教學的質疑,搬出甚麼專家的研究說未能證實效益之類。專家認為班上人數太少會減少群體互動,影響全人發展的說法,其中的「減少」究竟是指由40人減至30人,還是由20人減至10人,情況不同,不能含糊。如果説34人一班教學效益會高於25人一班,問問普羅教師,相信同意者少,反對者多。

面對這問題的教師,不計算因班級結構縮小而影響工作量這一因素,大體可分兩類:一是生計受影響的,另一是生計不受影響的。前者又分兩類,一是在職合約教師,會因縮班而被迫離職;另一是正受師訓,或大學科目主要可從事教育工作者,或有志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律會受行業前景不佳而影響就業。不容否認,這批人士大都是年青有學歷、有抱負者,而教育事業也需要接班人,保持職業發展循環暢順。現有政策(如凍結因縮班而不裁減教師五年)是儘量保障在職者就業(更實在的理由是不欲與工會為敵),但卻扼殺最少接著五年新晉者的工作前景,這似乎不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行為。

當然有家長是反對縮班的,尤以有子女渴望進入可能縮班的名校者為甚。但這類人士其實只屬少數,就教育大局來說也未必應當設法顧全其「利益」。事實上,子女若能進入班別規模縮小的學校,對學習也大大有利。所以搬出家長反對這一理由,只能算是以偏蓋全的設想。

學生受縮班殺校影響最微,因適齡就學者總會有學校收容。但班別規模縮小,對學習總會有利。社會有一種意見認為,學校組別(banding)愈低的學生,其實愈需社會照顧。被縮班以至殺校者都是學校組別較低學校,這類學校的學生可能因學校被殺而轉讀水準較佳學校,但程度追不上,受害會多於受益。

縮班殺校的利與弊,就明明白白的攤在那裡。一句話,政府因財政開支增加而減少教育投資,是極短視做法,而且現在所說的「減少」,實際是財政充裕的現實下普羅大眾所應得的,只是政策的戲法常變,使人誤以為開支增加,實則對教育質素的提升沒有幫助。

政府財政真的有壓力嗎?最近有心人提議香港申辦亞運,預算項目的經費是446億元。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