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2007
政府的「善政」,卻激發同業不小的矛盾。「善政」是新入職教師增加起薪點至二萬元,但有二零零零年前入職者卻指辛苦多年,期間經歷減薪凍點,到頭來年資貶值,只比新晉者多一積點。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為此發動群眾,組織了多次的抗爭行動。
從寬慰新入職教師的辛勞看,從鼓勵更多人投身教育行業看,「加人工」無可厚非。但從公平的角度看,累積多年年資最後被人迎頭趕上,也頗使人氣憤。如何「擺平」業內人士的怨氣,要看看當局耍出怎樣的政治手腕了。
「尊嚴」
「教協」發起群眾運動,其中一項理據是這樣的薪酬制度打擊教師的「尊嚴」。「二零零零年及以後入職的教師,不能按年資加薪,政府又漠視教師資歷」,說明教師「輸了年資、輸了經驗、輸了尊嚴」。很明顯是說:新入職者薪酬提升,尊嚴是確保了;舊從業者「人工」不前、學歷薪酬不配對,尊嚴是不保了。但提升入職者薪酬,是否就代表得到尊嚴,也不無疑問。其實如果是合約制的,說教師得到尊嚴,可謂名實不符了。
從前的制度不是這樣的。常額教師入職兩年,「試用」期滿,便能按年增薪。增薪事小,重要是過了試用期,變成長職,受到《資助則例》保障。教師如無犯大錯,不能「被炒」,確保了職業的穩定性,隨之而來,工作「尊嚴」也較能保持。
現在年輕教師,入職薪酬無疑增加了,但合約制下,是沒有加薪指望的。現在的教師合約,附載條款繁多,教師為保飯碗,唯有聽命指揮,但工作內涵卻未必全能隨心所欲。教師需要加時工作,教學以外的活動要積極,就連搞攤位、派傳單、到其他學校做宣傳等無關教學的額外工作也不能「托手踭」。合約更新一次,就是認同這樣的工作指令一次。
不要助長不正之風
沒有職業穩定的保障,助長學校拉幫結黨和阿諛諂媚的風氣。學校管理者拿公帑辦學,卻往往有「老細」的氣派。相對於「老細」的,就只能是小僱員。小僱員要實踐各自的工作「理念」,難度是不小的。
所以爭取起薪點增加是好的,爭取按年資加薪是好的,爭取重視教師資歷,不能具備學士和碩士學位而只拿取文憑教師薪酬,也是好的。但爭取這些的同時,也應把視野放得稍為寬廣些,爭取把薪酬制度回復舊觀,讓教師在年資的累積上得到合理的回報,新教師不用年年為爭取下年續約而受壓搾,或要承擔一些超重的工作負載;也讓一些過了試用期的從業者,得到應得的職業保障,在爭議教學理念時有最起碼的堅持條件,使教育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專業。而最重要的,由專業而蘊構尊嚴——是職業的尊嚴,也是做人的尊嚴。
如果只能二擇其一,新老師會選入職加薪還是超越合約,按年增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