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應否接見曹星如?

19/5/2016

我想是不應該的,因為設想二人相見的談話:「曹小弟,你好嘢,連勝19場,為港爭光。可惜,體育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真的是沒有的……」,是不是太煞風景了?

還是財政司長曾俊華醒目,參觀了19連勝的賽事,在比賽結束時找到小曹,高舉他的手示意他得勝。照片在報章刊登出來,場面很溫馨,很激情,也很「本土」。財政司長應是以個人而非官方身份出現的,但即時搶了不少鎂光燈的亮度,或許也即時搶了不少民意的好感。

是的,香港間中出現像曹星如這樣的體育彗星,是很好的。以前還有過的,如李麗珊、黃金寶、李慧詩等,都有過同樣的光采。

但細心想想,這些閃亮的光采,功勞應歸個人或政府?政府在培訓體育明星——或更平民化的,培訓運動員——的工作上究竟出過幾分力?社會又給予過這類有天份的運動員(在他們未成名前)有多少支持?

報章介紹曹星如,就讀過一間屯門的中學,應是band 3的哪種,想是學業沒有太大的光采的。說不定,喜歡打拳,假如撩是鬥非,會是訓導主任的眼中釘。

我也接觸過不少無心向學的學生。不一定有頂尖的體育天賦,但課堂上肯定不是受歡迎的人物。我在球場親眼見過其中一個,平日課堂中如死魚般撻在墻角一隅,不喜歡交功課,和老師經常作對。但足球場上所見,卻是個領袖人物,指揮隊友,奮力作戰。在中場休息時見到我,天真的笑臉,說「阿sir你嚟睇波呀?」形貌和課堂中的他有天淵之別。那時我想,用香港的所謂課業去評核每一個人,用這來分別成敗,是否太過殘忍的事?如果有機會,這類不同天賦的學生,是否更能找到他們應走的路向?

但從香港的學制來看,我想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不管你有甚麼天賦,在香港你得完成一式一樣的6年小學、6年中學;你得和所有同學一樣讀4個必修科、2-3個選修科;你即使沒有語文天份,你也得同時要學習中文和英文兩套語文,而且兩套語文的要求都不低;你們得一同參加程度一樣的公開試,得到的成績要一同評核,當然最大的不同是:有人在同一課程和考試要求中拿到最高的5**級而給人讚賞,但有人卻會得到不能評級的U級,給人鄙視。人們大概都會用同一量尺量度不同的學生,從中得出成功和失敗兩個終極評鑑。

香港有幸,在體育界產生了幾個頂尖的運動員,李麗珊、黃金寶、李慧詩等,現在還加多個曹星如。但較為慚愧的,在以上幾位未成名前,政府有沒有給予適當的支援,經濟上的,運動場地上的,令他們的發展不會像自己走過的路這麼艱辛?有沒有像運動強國般,有一特定社會機制去發掘有天賦的運動小伙子,去給他們機會培訓?或者因應不同天賦的運動員,在學制上給予另類的發展,不會因成績比不上人,在求學階段給人歧視,半生人不能抬起頭來做人?

李麗珊、黃金寶、李慧詩、曹星如等跑了出來,讓全港人熟知,但社會究竟有沒有更多和這些人物有相近似天賦的,沒有相同的際遇,一生人坎坷落魄?

還好,梁振英應該是不會接見曹星如的,否則話題不知從何說起,因為特區政府曾經想過,為解決香港居住問題,啟德新發展區一大塊預留作體育園的土地,曾被動主意拿來建屋。現在是體育界堅持,才勉強保留原先用途,但一日體育園未建成,也不能說這樣的設想一定落實。

未來的李麗珊、黃金寶、李慧詩、曹星如,努力吧,靠自己了。到了一朝有幸成功,自然有人會高舉你的手,為你、為香港歡呼慶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