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罅隙就出事了

13/5/2016

校長的事蹟最怕被報章公開,最近卻有兩宗,都和合約教師的聘任有關。

一宗是某津校合約教師,四年前因通知校方懷了身孕,但職位卻被校長故意利用科目調配而變成不存在。相關教師被通知不獲續約,最後出現產前抑鬱。她選擇四年後把事件公開,在網上說出經過,希望得到校方「遲來的道歉」。另一則是某著名官校要求教職員就生涯規劃津貼轉為聘用常額教師一事投票,先後要投票三次,原因是前兩次投票結果(多數贊成聘用常額教師)和校長的設想不符。涉事校長被質疑「以個人的喜好」處理事件,屬於「行政失當、專業失德」。發起抗議者以「良心教師聯盟」名義,揚言用默站形式表達不滿。

合約教師問題的出現,是近年因升中人數劇降,導致學校教師人手過賸。為了讓學校有較多空間處理教師續任,近年很多教職都以合約聘任,學校可因應實情,令合約教師「冇得留低」,減少解僱常額教師的紛爭。

校長喜歡以合約招聘一位教師,原因除了在減少教師數目時有較大空間外,還有可用合約來約束教師,增加教師的工作量。而一些學校工作的「豬頭骨」,例如假期帶隊外訪、到社區宣傳學校等和教學工作無關的事務,常額未必肯做,合約就冇「托手踭」。合約教師工作量重,令常額教師工作變相輕省,有「益自己人」之嫌。當然校長操職位生殺之權,教師必恭必敬,大大增長校長權威,因而校長「玩嘢」事件常有出現。

合約教師積累一大批,職位朝不保夕,每年學期結束,不少人人心惶惶。有合約教師年年轉校,職位沒有保障,每天過著誠惶誠恐日子。不用「良心校長」,做得校長,都是教育界的長輩了,見到後輩因職位受到折騰,總會良心不忍,儘量幫助教師留任,有機會更會替教師轉職常額。但反其道者卻往往利用職權去把人虐待。

大概政府在業界呼籲幾年之後,也覺問題嚴重。加上政府施政,為平抑年輕人不滿,年初將某些撥款津貼轉為常額教席,令相關職位增加,本來是一善政。但政策一出,有校長團體致函教育局反對相關做法,理由是一個常額往往可以聘任兩名合約,常額增多,變相令合約教師飯碗不保。上引官校事件,就是學校明明可以在2016/17年度增聘常額,但校長卻想拖延兩年,用教師投票表決來支持自己想法。

平情而論,教師職位確定,不因流動性而安心教學,對提升教學質素大有幫助。職位少,要用臨時工方式聘請,這是「特事」。現在政府增加常額職位,原本是令不正常教學生態正常化,理應歡迎。但不少校長吃過利用職位不穩彰顯校長權威的甜頭,當然希望事情可以延續,所以有些學校一直有常額空缺,但校長就是喜歡用合約來聘用。這些權力的罅隙,不出亂子還好,一出,就令事件曝光,校長的人格、處事方式等問題都暴露人前,可說得不償失。

其實做人厚道一些,一些教學人手安排,跟足教育局指引來做;也儘量明白年輕人因就業前景暗淡產生嚴重困擾,有可能施加援助,才是正道。「過得人過得自己」,何況這是春風化雨的事業,其心不正,何以育人?偏偏就有些人利用職權來做其「土皇帝」,滿足權力慾。增加常額自然會令合約教師失去教職,但有沒有想過,合約變常額,有人撿回他們原本應得的權益,也把教育事業的生態正常化,好處未必少過壞處。當然常額過了兩年試用期,職位確定,可免任人魚肉,對校長的權力有損,這也有「不利」之處。校長們很擔心、甚至同情合約教師因政策改變失去職位,仗義替他們執言,令其位能保,完全沒有個人利益的考量,你是信還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