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仕

有些人理解這句話,把優解作優越、優秀等,即是「學習有成績,則進而可以出仕當官」。

但如果結合前句理解,則又未必說得通。這話見於《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奇怪嗎?如果優是優越、優秀,那不就等於說:「當官當得好,轉頭去學習;學習有成績,就可以出仕當官」?

可見「優」另有解釋。《說文解字》:「優,饒也。」這是優的本義。饒可解充裕,亦即有餘力、有閒暇等。「當了官,有餘力、有閒暇就應多學習;學習有成績,就可以出仕當官」,這樣解釋比較切當。《論語.憲問》:「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優都是作餘裕解。

古代學官不分,學習與出仕可同時進行,不似今日的職業官僚,學成以後就全職為業。這樣說,「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應該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