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薰醉時半夢半醒的狀態最利於創作靈感的獲得,文學家、畫家最愛杯中物。
偉大的詩人陶潛、李白以嗜酒聞名,其他愛酒的文化工作者,列出來的名單也許很長很長。
酒能醉人,但飲酒的後遺症也多,主要是對健康的殘害。我想畫家傅抱石可能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傅嗜酒,作畫有「左手持杯,右手落筆」的習慣。1959年他和關山月獲邀為人民大會堂作畫,據說用了幾個月才完成。完成以後,清潔工人清理場地,撿出的盛酒空瓶有40多個,絕大多數是傅抱石飲用的。
1965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落成,因著傅的名氣,特邀他為機場作畫,傅也樂意完成。朋友們為使傅高興,讓他喝足了酒。可能生活習慣中飲酒過多,一晚睡覺中傅昏迷不醒,最後腦溢血奪走了他的生命,死時才不過61歲。
61歲在畫家來說還算盛年,繪筆的技巧應該算是進入最熟練之期,如果因英年早逝無法再闖高峰,應是很可惜的事。
83歲的張大千計劃完成他思想上的鉅構《廬山圖》。他用了2年時間,傾盡心力,那管數次在畫室暈倒,送院急救,最後都化險為夷。力作最終完成,在畫中使用了多種技法,特別是他最著名的潑墨和潑彩,成為絕筆之作。
齊白石也享93高壽,晚年寫畫,技巧已入爐火純青,一條蝦鬚,一隻蟬翼,落筆栩栩如生,複雜構圖也舉重若輕。題詞中標明歲數,往往是八十多或九十多歲的白石。
傅抱石有多二十或三十年壽命,畫壇會是什麼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