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人才」從哪裡出來?

21/6/2013

美國二十九歲青年Edward Snowden向英國《衛報》及美國《華盛頓郵報》「爆料」,指美國政府透過電腦網絡監控人民的活動,引起國際關注。事情還在演進中,這篇文字不是想談它的政治解讀,而是從人才的選用上看看香港和美國有甚麼差別。

這位Edward Snowden,中學還未畢業,社區學院電腦課程還未讀完,可是卻少懷大志。二十歲的他在網頁上留言:「偉大的人不需要上大學去增加可信度。他們會得到他們所需,並靜靜地開闢道路,進入歷史。」從網上發表大量留言看,他是一個充滿自信的電腦天才,雖然沒有完成高中,但自誇是僱主爭相聘請的對象。他可以由保安員晉身為CIA技術助理,再獲BAH僱用,無他,能力勝任便是了。如果不是故意洩露美國官方秘密,最終要亡命天涯,可以坐享二十萬美元年薪,在夏威夷工作,是「打工仔」夢寐以求的待遇了。

可見美國這個社會,重視真才實學,不靠證書成績,也不講人際關係,有能力便能創一番事業。香港嘛?差得遠的。香港還是一個講求關係的社會,「拉衫尾」較真才實學重要。看看香港的教師的招聘,大概可看到一些輪廓。

香港有大小不同的辦學團體,附屬學校最主要的由天主教和基督教包攬。教師的招聘,教徒優先,已不是新事物。不是說教徒就一定能力不及其他人,但總有些有能力但非教徒的被摒諸這類學校門外,只能在餘下的極少數學校去爭逐教職。教徒優先,本來在教會學校絕不出奇,所謂辦學理念一致,但問題是香港津貼學校,一律由政府支薪,即是由納稅人負擔,如果這些公帑落在不稱職的教徒優先的情況下,便有些不公平了。外國學校,有宗教背景的都為私校,政府只負擔適齡學童的資助,教師薪酬由學校自負,哪你請甚麼宗教背景的人士,適隨專便。由政府支薪的,照例可以聘用一些優才,哪政府開支才不濫用。

教師是一傳道授業的重要功能的發揮者,由不怎麼稱職的人任教,教學效能是不相稱的。香港被視為開放社會,也較從前開放和公平,偏偏在這一點子的公帑運用上,把缺失故意視而不見,可見開放和公平也還有點兒欠缺。

現在的學校,就像一個社會的小縮影。中國人的社會最重門戶,最重裙帶關係,入得到當中,有的甚至職位獲得離奇的升遷,就憑這點點自家人的意識發揮特異功能。只要能「抵壘」到了安穩的境地,一生人就不用為錢財煩惱。要知道,一個人進入了一個由政府支薪的教師職位,如無意外做到退休,薪金連公積金可以領取過千萬以上。你說對一些「拉衫尾」的無能之士,皇恩是不是太浩蕩了?

香港社會大概不能產生像Edward Snowden的人了,因為正義感是非觀這種崇高的價值,很難在處處講酬庸講裙帶、表面義正辭嚴,內裡卻私相授受的實踐中看到,一代傳一代,和別人的進步軌跡是走著相反的方向了。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