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基與學基

11/11/2008

有人說香港稅基狹窄,繳交直接稅的人少,享用社會福利的人多,應考慮擴闊稅網,讓更多人承擔繳稅責任。但亦有人不認同此說,認為香港人其實繳付間接稅不少,同樣為庫房貢獻鉅額財務收益。

由稅基之說,可以杜撰「學基」一詞,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習的基礎。香港稅基是否狹窄,儘可爭議,但香港學生學基狹窄,則毋庸置疑。

香港學校,傳統重視學術性科目,藝術體育音樂一律視為「閒科」,在學科編制中重要性不高。過去學生升上中四,家長千叮萬囑不要報讀文科,學習理科,自覺高人一等,那管子女能力是否適合。過去十數年,世界經濟表象蓬勃,入大學最好修讀工商金融之類,在投資項目無限衍生的時候,賺錢前景一片秀麗。金融海嘯前,I-bank從業年青才俊,收入豐裕,羨煞旁人。家長「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所以孩提自出娘胎,就要認定方向,從小培育,異日揚名積金,有厚望焉。文科、術科固不受重視,相關知識也沒有追逐的誘因。

教育充滿過時思維

香港教育據說面臨一關鍵時期。有人說教改十年,教育給弄得烏煙瘴氣,灰頭土臉,好像一切凡牽涉「改」,就是不好,還是往日模式,令人窩心。香港高中新學制,鐵定明年開鑼。學科結構,是中英數和通識必修之外,容許學生選讀二至三科。早前教育局建議,如果學校開第四選修,只能修讀體育藝術、其他語言、應用學習科目等,擴充學習視野。有計劃開辦的名校條件反射,對安排甚表不滿,想是覺得創意語文應用科目,無助學生增加升大勝算。

近年學校流行催谷文化,學生日夜苦讀,最受歡迎的是模擬試卷的參考答案,與及每頁印有「只供內部參閱」字句的評卷準則。學校教師開口埋口測驗補課,內容無非也是測考檢討、試題分析之類。學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觸的儘是枯燥沉悶的教材,學習生活面偏狹,不沉迷打機寫Blog以作調劑才是怪事。

教學實踐造就學問空疏

新近考試及評核局公佈高考考試報告,舉例指出在閱讀理解測試中,題目要求圈出詩句韻腳,有學生把詩句第四、五字說為韻腳,不知押韻為何。高考中文科中,考生字體潦草醜陋;說話測試反映語文知識薄弱,連「孟母三遷」、《遊子吟》都聞所未聞,建議學生應練書法和多閱讀。

考評報告說來輕鬆,但現在中文考試,強調「綜合能力運用」,不重學問素養培育。平日訓練,學生重視利口便給的「吹水」,閱讀報告是重量不重質的抄寫補綴。至於書法學習,考評局不妨具體建議應放在教學的那個環節中。

從前有人評價學習成效,能「作一篇好文、說一口好話、寫一手好字」是三個指標。「好文」要有觀點識見,文從字順;「好話」要有涵養風趣,得體談吐;「好字」要有精神氣度,性情韻味,現今學生,能做到的已甚稀罕。

香港教育,看似嚴密精深,學生孜孜不倦,勞形案牘,但不知做就出來的是何樣人才。怕就怕是:食物加入三聚氰胺,是要增加含氮以達到提高蛋白質假象。教育訓練出來,如果只是精於考試,嫻於操練,皮毛知識涉獵很廣,內裏卻是腹笥空疏,語言無味,就好比學習附加學問三聚氰胺,結果同樣虛假。

為社會前途計,擴闊學基,有時比擴闊稅基重要很多倍。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