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有使命,教師多壓力

19/9/2006

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教師工作委員會」發表中期報告,重點指出教師工作量與壓力無直接關係。報告舉例部份學校工作量多,教師壓力卻不大,相反有學校的工作量少,教師壓力卻很大。

這個論點,引來教育界不少抨擊,認為所述與現實不符。這固然是可理解的。「教師工作委員會」是因兩名教師受壓輕生、引發教育界群情洶湧而建議成立的。教育界寄望檢討能找出壓力來源的「真相」—伴隨教育改革的開展而令教師工作量增加,以至不能負荷。現在報告結論卻與「真相」不符,失望之情自然溢於言表。有教團副主席更直言報告「閉門造車」、質疑「怎能出街」?

教學行政二而一

但筆者卻認為報告基本上能反映實況,有些論點更觸及教育機構的深層結構和運作問題,除非出之以意氣用事,否則結論完全有值得正視的價值。

報告明確指出「行政工作才是教師的主要壓力來源」。要清晰釐訂教學與行政工作是頗為困難的。即使勉強能分別定義,但歸根究柢「行政」的部份也不能委手於(教師以外的)他人。比如說安排一次境外考察活動,這和教學有關,但整個行程的設計和策劃,教師不能不做。又如近年流行的各種優質教學計劃的申請,計劃的效益關乎教學,但計劃書的撰寫卻不能借箸代籌。諸如此類的例子,教學與行政幾乎可說是二而一的。教師工量是否超載,和活動質量的關係反倒其次,主要問題出在學校管理層和教師的工作關係上。

勒令工作必有壓力

報告書有一些說話,也許是頗能劃龍點睛的。它把教師壓力的來源,和學校領導層與教師的溝通問題連接起來,說得最坦率的是:「部份領導層提出的使命,未能與教師配合」。由此可見,教學工作是否產生壓力,並不在於活動本身的重量,而在於是自發還是被勒令。就拿上引例子來說,老師認為學生應開拓學習視野,願意在假期帶隊出外考察;老師基於教學設備的局限,為得較充裕資源,願意撰寫申請撥款的計劃書。教師出於專業意見,認為活動值得推行。只要值得,自然樂意,工作協調得宜,又何來壓力?

然而較為可惜的是,在現實工作實踐中,更多的是出於由上而下的工作命令,而且不少是源出於管理層的「使命」,但卻未必有利於教學效益的提升,很多是為沽名而活動,為「出位」而計劃,卻無可奈何大大加重教師工作負荷的。

今年新學年開始,有些學校在九月一日前幾天已開學了。暑假中,不少老師要犧牲法定假期,回校安排密密麻麻的活動和補課。現在,不少教師的工時已近每天十一、二小時,還得時刻對學童的學習進度、生活情緒作高度戒備。這些工作,有多少是教師絕對認同、心悅誠服願意擔當的,還是校方(主要是校長)「使命感」一來,大家沒法子逃避呢?但工作世界中,管行政的人的「使命」,卻往往和前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不同的。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