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教於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先生

30/11/2010

前天文台長,現在是英皇書院校友會主席身份的林超英先生,在其網誌中撰文批評政府的自願縮班政策,這自然代表了一大群意欲保留英中名校學額的人士的意見。林先生提出頗新穎的看法:他形容其母校是平民名校,在中西區肩負推動社會流動任務,而英皇的優質教育扭轉了他這名基層學子的命運。

說教育扭轉人的命運,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認同;優質教育更容易扭轉人的命運,相信反對的人也不多。但應用在香港,何謂優質教育,則可以討論的空間還是寬闊的。作為一所官中名校,師資、課程、學校設備和運作過程和一般學校沒有兩樣。而其「優質」,大體建基於其歷史所做就出來的聲譽。這種代入感和一般人所亟欲擠進的任何一所名校是沒有兩樣的。

記得回歸以後,中學教學語言分流,英皇書院就曾錄得個別理科成績劇降的現象。原因是優秀中中生因用母語學習,成績提升,相形之下,維持英語施教成績便有下降現象。如果學習成效也是「優質」範圍中某一個成份,則個別英中的「優質」也是會減值的。

時代是不停變遷的,六七十年代的傳統名校,已逐漸面臨新晉名校的挑戰,同感到威脅的不只是官立中學,也包括有宗教背景的名校。新晉名校冒起,倚仗的是學業成績的提升,在社區建立一定的聲譽,吸引成績優秀的學生就讀。你說英皇是平民學校,新晉的名校何嘗不是平民學校?所差別的其實不過是歷史的久暫而已。而且一間學校是否辦得成功,所倚仗的還是學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必有所成,否則所收錄的是劣質學生,任憑你學校有多優質,也不濟事的。

所以是優質學生,選英皇可以是優質,就是被迫就讀次一等中學,也會是優質,最基本的證據是:不是英皇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大學,也不是次一等的學校一個學生也進不了大學。JUPAS始終是認成績不認校名的。

話說回頭,前台長旗幟鮮明反對自願縮班,也還有一定建樹,至少證明教育局「大石砸死蟹」的處事方式,還會有些人不滿。但升中人數劇減,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反對自願縮班,取代方法是甚麼?前台長提出「自動+自然減班」和「直資學校減班」兩大方案,側重點還是縮班,但關鍵處是縮你不縮我(英皇),這顯然是一種市場機制:每年有幾百人湧入的學校(如英皇)不要縮,直資要縮,沒有人選的學校更應縮。縮班會導致殺校,也會導致大批教師失業,應不應該處理、如何處理這批失業者,便聽不到前台長有任何鴻言了。

前台長的言論也涉及小班教學,說若早幾年開始籌備,就完全有時間去做執行小班教學所需的事前配套工作、「幾年按兵不動或者沒有長期規劃,現在反過來變成不能行小班的理由」,就憑這些說話,證明他也很支持小班教學的。如果小班,甚麼「自動+自然減班」和「直資學校減班」可以不用提,問題也可迎刃而解了。只是小班教學同樣會減少學童入讀英皇的機會,同樣會令肩負推動社會流動任務的優質教育扭轉人的命運的機會減少了,這困境不知前台長有沒有想辦法去調和了。

不管如何,多些人發言談論教育,表達某些群體的意見總是好的。但教改推行已很多年了,當中引起過爭議的課題還很多的。憑空幻想,一個政府某部門的高官,選擇他還在位而非已退休的時候,若能持續對教育問題提出看法,對有諸種紕漏的政府政策提出真知灼見,能得到的效果是否會大些?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