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2013
舊學期即將完結,又是學校招聘新學年教師的開始。由於就學人數持續減少,教師只有超額,罕有空缺。有的,只是一些「豬頭骨」,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不過是有怪現象的,今年招聘中文科老師特多。理論上老師人手需求不會突然增加,招聘對象「風光這邊獨好」,頗不尋常。推測原因,或許是,學校要急聘「有料」之士,改變中文科文憑試數據落後的現象。
在新高中的中文科考試,試卷形式完全改變,大部份是不用怎麼讀書的「應用」技巧。但棉裡有針,卷一閱讀理解有文言部份,被視為失分重災區,也是「死亡之卷」名稱的來由。怎解決?現在的年青中文老師學養淺薄,有教育學院資深講師指和一些大學中文系的畢業老師交談,對於傳統經典古文如《出師表》之類,他們表示「聽過未讀過」,要仰仗這些老師教好文言閱讀,你說是不是很「牙煙」?
或者大家會覺得,不會吧,學校中文老師都是新老結合的,年資淺的會有,但仍有很多較老的,或者是舊課程畢業的,加上讀中文系,「學養」也不會差吧。但我覺得這只是表面的「邏輯推理」,實情卻另有景象。較年長的中文系畢業生,在大學的學系中,不少喜歡修讀現代文學,鍾情古典的少之又少。以前教舊課程,有經典範文,備課多花時間,補補底(注意是老師,不是學生),也可應付。現在「鬼影變幻球」,無「路」可捉,老師學生一齊在起步線上,「三斤揹二斤」,你說學生得益多少?
還有一個招聘大漏洞,自從近年普教中盛行,學校找人,多側重普通話能力,要甚麼普通話水平測試證書之類,或許就乾脆請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中文修養放在較次位置,現在「人到用時方恨少」,怎不著急?至於教會學校請老師,宗教背景是必須條件,你中文好極,不是信徒,也只有嘆奈何。尤有甚者,有些病態學校管理者,拿公帑「辦學」,為求易於操控,專請資歷差的,造就教學效能偏差。太平盛世,諸種紕漏或許不會現形,現在就被一個佔分其實並不太多的文言閱讀理解「玩殘」了,你說是不是很諷刺?
聘請「有料」的中文科老師可以做甚麼?我想也不是單單走進課室教那兩三班就算了,或許是要參與些具體的校本課程設計,或做不可明言的中文科主任的「後座駕駛者」,做個相對低薪的「國師」。
這些估計如果屬實,那也真是天網恢恢,就仰仗每個中學生都得參與的中學文憑試,人人都要拿二級(合格分)或四級(入大學分),再沒有以前用(較淺的)會考和經過篩選的高考(何況高考也只有絕大多數人合格的文化科)這些數據來自我掩護,一切來個撥亂反正,縱使力度還不很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