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隨便抹煞出版書商的貢獻

二零一一年七月五日

教育局長孫明揚埋怨教科書商蓄意拖延課本及教材分拆,聲言一年後未達指標,將考慮用招標方式延攬承包商。

招標的對象大概主要是大專學界吧。似乎招標手段一出,長期困擾中小學界的教科書問題就可解決了。

事情是不是這樣簡單?首先,大學教師長期生活在象牙塔中,和中小學界明顯有脫節。而教科書要解決的不單是死的課程設計問題,還包括活的教學實踐問題,沒有長時期互動的經驗,教科書雖為大生意,放在不適合者手中,大概有錢「執」也沒能力「執」。

香港主要的教科書商,在行業中有相當長久的年資,和學校、教師不少已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不少教師把用教科書所出現的問題反映,成為改版增訂的參考資料。沒有這個過程,編寫教科書或許成了盲人捫象般的摸索,成了的產品未必適合用家需求。

現在說的是教材部份價格偏高,而由家長承擔相關費用被指不合理。但不能否認的是,教材部份是施教的精華,提供了很大的教學輔助,也是教師擬卷的重要參考。而實際上,課本和教材也不能完全割裂,因為教材也提供了課本內容的重要參考。

現在的運作是:教科書商在設計一套教科書時,投入鉅大資源,而其中很大部份用在編撰人才的聘用上。一隊資深的編撰隊伍,掌握教和學的細節,也充份了解公開試題的擬設方向,在教學材料上提供支援。不少出版商為推廣製品,會製作一些模擬試題以供參考。現在的考試,擬題方式多樣化,不少涉及一些錄音製作和圖像資料,根本不是一般教師能力範圍內可以完成的事情。

成功製作一套教科書和教材庫,便得推廣到教師手中。推廣是一般營銷技倆,和「學術」沒有太大關係。現在的出版商很懂得包裝出品,例如在酒店舉行研討式推介會,出席者往往有精美禮品(較多是樣版書)贈送。這些開支,無疑是計算在出品成本中,收回成本之法,自然是由用者(家長)承擔了。

一般認為家長沒有享用教材製作之便利,沒有得到內容詳贍的教師用書,沒有出席推介會享用茶點並獲得贈品,但要繳付相關費用,是為不公平。但若仔細想想,教學材料為誰而設?模擬試題為誰而製作?一切為推廣製品而舉行的推介會為誰而舉行?表面上是為教學者,但實際有質素的教學和考試,最終受益者都會是學生,變相亦即是支付書價的家長了。這是用者自付的商業運作模式。

現在建議的分拆教材,最終由誰支付?當然不會是再由家長了。由教師?沒有可能,教師都是「打工」的,無理由未見官先打八十。由學校,或許可以吧,但太貴便不克支付了。最終結果如何?由市場決定好了。學校無法支付高昂的教材費,出版商的製品唯有「縮皮」以求價廉,但無形中降低質素。教材的質素降低,除非有心有力的教師主動願意彌補,否則教學質素降低也是相應現象。現在經常被提及的教師自訂教材,更是把慣常的運作推倒重來,同樣會製造質素下降的誘因。

所以,如果要求子女的學習質素,付費是少不免的。現在不少家長關心子女的學業,花了不少費用購買參考書、教學材料、補習、學習樂器等(新近調查,家長用在子女學校以外的「教育」開支是平均每人每月千多元),這些開支,其實和所認為教科書的高昂費用相比,比例是很不相稱的。

這篇文章看似為維護出版商的利益而寫,其實毫無這樣的用意,只是說出一些教學實踐的現象而已。教育局如果對分拆教材(而不影響教學質素)、招標承包(而不影響教學質素)這樣有信心,不妨繼續進行,看看最終結果如何。但不知就裡者隨便建議,由教師自訂教材以節省家長承擔(而不影響教學質素),只能是未經實際調查和研究的信口之言,能討好某少數人,但實際為害頗深。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