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要上,落車不落

20/11/2007   

果真是新人事新作風。新任教育局長孫明揚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指出母語教學政策是他上任後要「聚焦處理」的問題。他承認英中和中中的標籤問題嚴重,現在是一個適合的時機去檢討英中、中中「上落車」機制。

教學語言政策不是早已確定了嗎?二零零五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發表《檢討教學語言報告》,明確指出在二零一零年起推行英中、中中的「上落車」機制:凡不符成為英中三條件的(英中)需要「落車」,符合成為英中三條件的(中中)可以「上車」。要把問題「聚焦處理」,是負責任表現,但「上落車」機制還未實踐施行,何來「檢討」?如果相關決定又來一次修訂、刪削以至撤銷,只能說是朝令夕改了。

「退讓」就是進退失據

腦筋靈活的人或許說,政策是死的,現實卻是變化的。就學人數持續減少,英中要收足85%能用英語學習學生愈感困難,應該對85%有些退讓,好等英中不致走入窘境。持這種論見的人,當然是假設應該給予英中更多數目、更多生存空間。今日沒有85%學生人數的局限,可以容許114間存在;到了85%要實行了,又可因應現實情況調校到75%或更低;到了75%或更低時都不行了,是不又要再調低些?哪花了金錢、時間去做什麼研究報告,決策局採納並確立成了政策,是否一概可以不承認,都要推倒再來呢?

如果確認英中、中中的標籤問題嚴重,影響教學生態,算是把脈切中病源,開出的藥方自然是要以泯去標籤作為治病根據。有人建議因應現實情況,降低85%門檻,讓「落車」數目減少,「上車」數目增加,這不單不能解決標籤效應,相反更是強化了。有人舊調重彈,主張學校自決教學語言,如果由中轉英,其實就只不過在一個沒有標籤的產物上重新把標籤貼上去。有人建議「只落不上」,標籤也不會消失於無形。倒是有英中「威嚇」一旦被「貶為」中中,會改行直資,維持教學語言的執著,算是最能體現自由社會自由抉擇的精神了。

母語教學,學好英語

如果以教學原則和教學效益作為出發點,我是支持教育統籌局在一九九八年頒布的《教學語言強力指引》(主要建議是在初中全面推行母語教學)的。不同意的只是政策推行過急,欠缺一個時間表,一個路線圖。如果確立這個目標,一年太急,可以等兩年,兩年太急,可以等五年。英中、中中「上落車」機制,由決議到落實、不也是有六年的間距嗎?

初中全面執行母語教學,讓學童以母語學習之餘,可以花較多時間學好英語,真正達到「母語教學,學好英語」的目標。全面劃一,什麼標籤也不存在了。高中以上因應不同學校不同需要,維持母語教學好,或分科、全面好,因應學生程度採用英語學習,更能照顧個別差異。

85%可以沿用英文教學是一個過渡,全面母語教學是一個終極。英中也不必過份顧慮收生質素,當然先決條件是你有好的教學實踐。英中所執著堅持的其實只是要確保收到好學生,不是什麼英語不英語,是不是呢?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