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家長去晒直資」說法低水平

17/12/2013

明年升中人數又大幅減少,計為減2,800人。按比例,英中學位伴隨英中也要縮班,也會減少1,002個。有家長當然希望學校利用每班兩個的留班位,接納轉校的叩門申請。但同區學校卻傾向「專額專用」,即留班位就用來留班,免得同區學校自相殘殺。有某區家長教師聯會會長批評禁用叩門位,打亂家長部署,強調「即係逼家長去晒直資」。

這種說法既自私,也很低水平。學界被升中人數減少折騰得很厲害,每年教育從業者都盯緊升中人數,因會為學校生存權利帶來重要影響。家長為子女升學前途,覬覦英中學額,人之常情。但把個別子女的目標抽離教育現實考慮,很像所有措施政策都要為保留英中學額著想,甚至威嚇轉讀直資,則顯然有些過份。

叩門原本是一種協調學位錯配的折衷措施,在正常情況下,學校有位,而學生成績又符合要求,叩門可以成功。但卻不應保證必要應用,尤其在這學位派發的艱難時期。

英中學位也應是一種比例規限下的誕生物。比如有五千個中學學額,如英中和中中的比例是1:4,即是該年應該有1,250個英中學額。現在有些人的計法是,五千個中學學額,若減少至四千五百,哪就應減去更多的中中學額,保存1,250個英中學額不減,這才滿足他們的要求。這種想法,沒有考慮子女是否適用英文教學,當然也不計算中中學位超額過賸帶出後遺症的現實。

至於不獲派英中,就等同「逼家長去晒直資」,即是說這些家長眼中的直資,並不是一種獨立於資助學校的新辦學模式,只是能沿用英文作教學語言的學校模式。他們大概不計較學校設立的目標和發展的方向是否適合子女,只要用英文教學就可以了。如果這樣,真的是應鼓勵他們的子女就讀的,因為只要付得起為數也不算很多的直資學費,就可確保教學語言的長治久安。以後的直資也好辦了,反正打出英語教學的招牌,就能吸引光顧,協調一下教育不平均的客觀現實,的確很有功德。

但是,教育改革提出兼實行很多年了,受眾的判斷水平有沒有提高,確是當局應當一起計算的認知項目。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