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青春

老掉牙的一首唐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老掉牙」不是貶意,是說這詩流傳之廣,幾近無人不識。當中指出了人類感情中一個永恆的境況:緣份之有無。

年青的詩人偶遇一位美女,是緣份;但遇到卻無緣交往,是沒有緣份。這位美女一直在作者心中留駐,久久不能忘懷,又是緣份。

的確,緣份是要珍惜的,否則,「年一過往,何可攀援?」(曹丕《與吳質書》)桃花依舊,但這桃花,已不是舊日的桃花了。

想起1968年一套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港譯《殉情記》)的主題曲《What is a youth》,其中慨嘆 ”A rose will bloom, it then will fade.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即使最艷麗的女子,都有容顏衰謝之時,就如玫瑰不能長久鮮艷一樣。花開花落,此花已不是彼花。掌握青春,似乎是唯一可做的事。這又是一種緣份。

以前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有一首院歌,黃友棣作曲,錢穆填詞。其中有句:「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新入大學的同學,在迎新營中齊唱這歌,歌聲震天,很能投入青春煥發的一瞬。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畢業以後,投身社會多年,有多少人能堅持理想,努力不懈;抑或被世故與功利磨蝕,變成一個隨俗俯仰的既得利益者。「千斤擔子」,內裡負載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