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水滸傳》和《紅樓夢》成書和流傳的啟示?

說到《水滸傳》的成書和流傳,自然要提及金聖嘆這個人。

現存《水滸傳》有七十回本,這個版本是金聖嘆把一百回本(或超過一百回的其他版本)刪削而成的。為甚麼要刪?金聖嘆自稱得到「貫華堂古本」,只得七十回,認為後五十回是羅貫中「橫添狗尾」的作品。這當然只是一個借口。現在流行的七十回本,前面有施耐庵的序,是蓄意把羅貫中抽離於著作者之外,但這序文只是金聖嘆的偽作。為甚麼金要對《水滸傳》動手腳?這牽涉到小說的主題意識問題。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的第七十回,回目是「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第七十一回,回目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話宿願」,是水滸人物一次比較齊全的聚合。自此以後,這批英雄各有發展,但總的趨向是接受招安,甚至替宋家皇朝征討其他反動勢力。用魯迅的概括:「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是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金聖嘆厭惡後五十回,當然和他自身的思想經歷有關。他為人狂放不羈,雖然才高學富,但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後來改名金人瑞再應試,考獲第一,但卻拒絕仕進,終身以讀書著述為業。生活在一個極權專制的社會,他厭惡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官軍,痛恨這些禍國殃民的政治勢力。他評《水滸傳》,認為一百零八人「不得已而盡入於水泊」,是「亂自上作」,肯定梁山英雄對抗強權的忠義事蹟。有這些思想根源,後五十回的招安歷程被視為「狗尾」,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金聖嘆杜撰了一個「驚噩夢」的結局,按照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對前七十回的文字作修改,成為了《水滸傳》的一個流行版本。

但用個人喜惡來影響書籍的內容,這是很值得批評的事。據學者考證,《水滸傳》的各種版本中,以一百回本最接近小說原貌。這個被稱為「天都外臣序本」、「容與堂刊本」的版本,都題署為「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可以看到施耐庵是作者,羅貫中是編修、整理者,即是說《水滸傳》人物的結局,是配合著原作者的思想脈絡,最後以投降及助紂為虐為歸宿。

金聖嘆的人格和思想意識,無疑有值得稱道之處。他的死,牽涉到「抗糧哭廟案」,是一群秀才因揭露官吏貪污而被捕,金聖嘆為了聲援這班正直秀才,召集一群人哭於聖廟,但卻被假借抗納兵餉、鳴鐘擊鼓、聚眾倡亂、震驚先帝之靈等等理由處死。但金聖嘆的正直和不幸,卻不能掩蓋隨意刪削前人著述、造成文學作品流傳版本紊亂等過失。

相對於《水滸傳》的成書被刪,《紅樓夢》未成書而作者已逝,是中國文壇另一件可悲的事情。現存《紅樓夢》有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的。紅學研究者考證,《紅樓夢》雖未完成,但後四十回的情節內容大體已經確定,這可從兩方面得到確證。其一,《紅樓夢》第一回有一套《紅樓夢曲》,作者透過《金陵十二釵正冊》和《副冊》對十二女子的命運的描述,對書中一些主要角色的最後下場有清晰的預示。全書的結局,也在《飛鳥各投林》這首詩歌中寫成「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顯然這是以悲劇作收場。

現存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記載了和曹雪芹關係密切的人的一些批語,如「余只見有一次,清時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第二十回)、「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第二十六回)、「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第二十六回)、「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第二十二回),都是批書人有感於原稿散佚遺失的感慨。

吳恩裕《記關於曹雪芹的傳說》(收錄於《有關曹雪芹十種》)記述了一位張永海老先生,由於先輩一直居於香山(曹雪芹隱居和著書之地),知道曹雪芹的一些事跡,因而和幾位紅學家一起做了一些訪問。張老憶述曹雪芹死後,「幸虧同院的街坊老太太來幫些忙。老太太對曹雪芹的續妻說:『他活著的時候對你那麼好,他死後你連個紙錢都不給他燒!』就找把剪子拿起桌上整叠的字紙錢給燒了。……送葬回來,鄂比看到沿路的紙錢,一面有字,拾起來一看,是《紅樓夢》的底稿。鄂比就連忙沿路撿,撿起一大堆紙錢,包了一包。回到曹雪芹家一看,原來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稿子。又在《紅樓夢》桌屜裡發現包好了的前八十回的原稿和一百二十回的目錄。」

這些記述是否確實固未能證明,但以曹雪芹對此創作所寄寓的重大盼望,假如說前八十回完全脫稿,但後四十回卻全未著筆,恐怕不合常理。高鶚的續書,在故事情節上和原著有重大分歧,在文字表達上也大大遜色,後四十回的散佚,是曹雪芹的損失,也是全文學界的損失。

兩部偉大小說在成書和流傳上的命運,在中國文化史上帶來重要的啟示。固然,中國文化史上造假的例子所在多有,多一兩本不管用甚麼理由來做半真半假的包裝,對某些人來說或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在嚴肅的文化流傳角度看,作假可以說是對存真的一次謀殺。在一個封建極權的國度之中,文人地位低落,政治權力牢牢操控在厭惡文化,或視文化為敵對勢力者之手,注定對文學作品的合理流傳沒有幫助。而現實世界中,施耐庵是何許人固不甚了了,曹雪芹也被確證生活貧困,連自己的兒子也無法妥當照顧,最後以四十之齡在貧病失醫之下溘然早逝。這些人物生前努力經營的偉大著述,逃不了被刪削、竄改、散佚、賡續等命運。而更為人詬病的,兩本著述在流傳的過程中,由於影響深遠,觸及當權者的利益,也挑戰了封建文化把持者的衛道觀念,或被評為誨淫誨盜,或遭禁制、圍剿,成為了推動文化演進或自由思想的反面教材。不同小說作家的思想意識或人生觀點是否被認同是一件事,但蓄意打壓或歪曲,或視局限思想意識的流傳為自然不過的事情,對民族文明的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說是更加深遠了。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