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用甚麼印章?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舉行30週年晚宴,多間大學校長為協會特刊題詞。某報章把題詞中各校長所用印章輯錄一起,作某版的頭條報道,稱為「大學校長圖章比拼」。

報章請來篆刻名家分析,得出的「結果」為:郭位的「最靚」,馬斐森的「花巧」。另對每個印章都有評價,個別印章雖云尚有「睇頭」,但「其餘呢……都係普普通通咋。」

專家的意見,我大體贊成。圖章的使用,古代文化人極為講究,所以發展出來有篆刻一門藝術。篆刻顧名思義是用篆書來雕刻,一般刻在石章上。小小的方塊,講究字體的設計、佈局和刀法,構成一種藝術性。

看到大學校長的印章,較為觸目驚心的,居然有幾塊可能只是幫襯街邊印章舖的所謂「街坊章」。這是繁忙社會發展出來的商業製品,用電腦字印出來的機器製作,把要求的字工整排出,總之見到字就算,沒有甚麼佈局的設計,也沒有甚麼「刀法」。圖章質料也只是膠印,所用印色是原子章內提供的墨水,不是文人講究的印泥。

作為大學校長,代表他們的印章,總不能像公屋大嬸去銀行開戶口所用的市井印章一樣的貨色。在香港,篆刻藝術雖然日漸淪落,但要聘請專家刻些較高水平的常用印章總也不難。何況大學校長啊,能替你刻名,也應是光榮,找個這樣的人不難。更何況,找些門路,要禮聘國內名家操刀,也應有辦法。

個別大學校長沒有這樣做,我想不是找不到人,只是覺得不需要罷。或者說,大學校長未必精通中國文化,何況有些是讀工科、醫科或社會科出身,不是你們那些傳統「中文佬」這麼講究(或曰迂腐)的。用得到就是了,何必把事處理得這麼繁複?

但這終究是一種品味。大學校長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術行政職位,應該代表某種文化意義,因為他們的重要工作是承傳和推動文化發展。何況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一些傳統國故、藝術的保留和珍惜,表現在不同場合,總能提升一種文化質素。所以總有人因某些活動或某些機會,找位校長題題字,而操管題贊(如果能)也應被視為一種文化交流,甚至文化提升。區區一個印章,能夠起到的示範作用就也不能忽略了。

不知是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傳統藝術在香港已愈行愈遠,植根香港的大學,除非受到狹義「本土」的蠱惑,應在這方面多加提倡。如果能,大學校長應作表率,最少門面工夫也應做得好些。據報道,有某校長有寫書法,「手字一流」,如果是真,的確很好啊,最少代表你重視,要在某些環節推動,最少不逃避,才不致令推動文化的機會失諸交臂。蓋一個印,不要輕看它所承載的文化意義。

28/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