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信史可否最少推前到夏代?

我看是可以的,理由下面會陳述。

首先當然要了解何謂信史。信史的意思就是有確實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國人多得西漢的歷史家司馬遷,寫成一套完整有系統的通史《史記》,記載了自上古以來中國人的歷史發展。《史記》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紀》,自黃帝開始記述。不要以為流傳的傳說給司馬遷寫入歷史,就成了信實的資料。司馬遷很清晰區別歷史的真確性。《五帝本紀》的篇末就這樣說: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這段文字很有意思,對古史的真偽有明確的辨識。首先,堯以後是有文獻(《尚書》)記載的。「五帝」也不是空穴來風的歷史:一、孔子的學生宰予曾問「五帝德及帝系姓」;二、地方傳說有關於「黃帝、堯、舜」的事蹟;三、古籍(如《春秋》、《國語》)皆有「發明五帝德、帝系姓」;四、歷史軼事也常見於正統典籍以外的文字記載。但司馬遷沒有因這些蛛絲馬跡而確定五帝的事蹟,歸根究柢是「其文不雅馴」。

甲骨文是劃時代發現

現在中國人信史的開始是商代,就因為發現了甲骨文——一些記錄在龜甲獸骨上的商朝文字。甲骨文的發現是頗偶然的事,最早大規模收集這些刻有文字的龜甲的人是王懿榮。王懿榮死後,他的友人劉鶚向王翰甫(王懿榮的兒子)收購了王懿榮天壤閣所藏的大量「龍骨」,並繼續向骨董商搜購,後來把他搜集的千多片龜甲拓印成《鐵雲藏龜》一書。之後著手研究甲骨文最著名的是羅振玉,他先後印行甲骨文專著如《殷墟書契前編》、《鐵雲藏龜之餘》、《殷墟書契後編》和《殷墟書契考釋》多種。

甲骨文研究愈多創獲,對商代歷史的研究愈多發現。但不能不質疑的,司馬遷生前沒有見過甲骨文,他雖自言寫歷史是「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但古史湮遠,會不會在《史記》中所記錄的商代歷史還會有些不真確的地方?我們不妨摘錄《史記.殷本紀》的開首看看商湯之前殷代的世系: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這些記錄這樣有系統和條理,真的可靠嗎?

司馬遷記載商代世系極之準確

這個質疑後來給肯定了。著名學者王國維也是甲骨文研究的專家,他根據所發掘出來的甲骨拓片細心排比綴合,寫成《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詳細列舉出殷代的世系排列。拿這研究成果和《史記.殷本紀》對照,可看出基本是吻合的,換言之司馬遷不是憑空記述,他一定是有根據的,縱使他從未看過甲骨文。

司馬遷記商代歷史很可靠,哪他如何記錄夏代歷史的?《史記.殷本紀》的開端:「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禹建立夏朝,死後傳位於啟,啟之後是太康。「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為帝孔甲……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發立。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司馬遷很強調歷史的徵實,後世出土的甲骨文資料可證實此點。用同一方式記述的夏朝歷史,流傳有緒,雖然沒有發掘出來夏朝的文字可供佐證,我們是不該否定其真確性的。這樣,把中國信史時代的開始推展到夏朝,應該不是很冒進的行為。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