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之二》)
古舊的中國詩歌,隱含了一些倫理判斷。
前篇所描述的節婦,其實也不完全守節。她遇到一個新歡,感情上是接受的。這人送她一對明珠,她沒有斷然拒絕,相反是珍重地「繫在紅羅襦」。最後她理智戰勝感情,送還明珠,但伴隨淚目,抱恨不早識新歡。她行為沒有出軌,思想卻有點兒出軌。
後篇的女子則較坦蕩。「昔為倡家女」,她沒有什麼守節不守節的顧慮。她寂寞的時候,就想有人伴陪。「空床難獨守」,不管是威脅蕩子早歸,還是有意另結新歡,總之不隱藏個人慾望。
人是感情的動物。在傳統思想束縛下,你較同情哪一位女性的遭遇,或較認同哪一位女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