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簞蔬食一壼漿,一卷詩書樹下涼。
卿為阿儂歌瀚海,茫茫瀚海即天堂。」(黃克孫譯《魯拜集》第十二首)
上引的詩,由波斯文譯為英文,再轉譯為中文,可以說是詩歌發展的奇異旅程。
《魯拜集》(又名《柔巴依集》,Rubaiyat)是11世紀波斯詩人奧瑪.海亞姆(Omar Khayyam,1048-1131)的詩作。1859年英國學者兼詩人愛德華.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1809-1883)不署名地整理發表了《奧瑪.海亞姆之柔巴依集》,共101首,把詩集譯介到英語世界。1952年華裔學者黃克孫(1928-2016)漢譯《魯拜集》初稿問世。
「柔巴依」原意是四行詩,一、二、四句押韻,第三句通常不押,和中國古代的絕句相似。
菲茨杰拉德譯作講求「活譯」,半是翻譯半是創作。他曾以「寧為活麻雀,不作死老鷹」(better a live sparrow than a dead eagle)作為創作座右銘。
這裡的第十二首詩歌,充滿近東風格的浪漫情懷,簡單的生活,簡單的愛情,深刻體現歲月的青葱。
讀著這首詩,我也不禁回憶我的青葱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