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只是退休「阿伯」的「細藝」?

27/12/2013

本月中,特首梁振英以主禮嘉賓身份主持「中國書協香港分會成立一周年慶典暨首屆會員作品展」開幕禮。除特首外,出席者還有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教育局掌管視藝課程發展的官員等,「官方」「俾足面」,參與不可說不隆重。

曾德成局長的部份致辭內容:「該會(按指書協香港分會)去年成立以來,致力弘揚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努力普及中國書法藝術」、「書法作為歷史悠久的藝術之一,受到國內外人們的喜愛。該會是有效的交流平台,推動書法藝術教育,促進藝術交流,提升大眾藝術欣賞能力,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心水清」的人大概都會感到,這樣的美辭是否誇張了些?「有效的交流平台」,是的,參與展出的200幅作品,大體都是會員們的心血結晶,展覽期間可起交流作用,但展完了,要交流也沒辦法了。何況,這麼一個大型展覽,坊間的宣傳不足,政府相關部門也沒有參與推動,大概只有行內書法家口耳相傳才知訊息。「努力普及中國書法藝術」,不知從何說起。

而且,作為一個民間團體,即使有統領香港書法界的心思,即使再委以多麼莊嚴的使命,但都有角色和力量上的局限。要他們脫離「教育系統」去「推動書法藝術教育」、「提升大眾藝術欣賞能力,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大概也有力量窮乏的慨嘆。

自回歸以來,教育部門推動這麼一種「中華優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的藝術之一」,基本上是交了白卷。從前,小學生還有一堂「書法課」,也要交些「習字」功課,現在不彈此調久矣。理論上,和書法最有密切關係的應是中文科,但現在中文科的側重點是培訓學童的中文應用技巧,即使傳統詩詞歌賦古文之類已靠邊站,遑論書法了。哪視藝科呢?以前的「美術」科還保留一卷書法可供選修之用,現在已無法在這個名為「視覺藝術科」中找到書法的蹤跡了。

社會上普遍還有「寫靚啲字」的訴求吧。有的,我曾被很多中文科老師問過:「我啲中文字很『樣衰』,有沒有辦法可改良?」不少家長也希望子女的中文字改善,不是高層次到了解「字是人的衣冠」這麼高深的道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希望寫好些字,對考試過關有幫助。對寫好字還有些決心的,只能自掏腰包,找些民間書法課參與,但學費和時間都是兩難。學童生活在學業催谷的牢籠裡,如何能自小培養發展這種傳統藝術的心態?

難得官府中人、教育部門,可以「身教(例如出席書法展開幕禮)言傳(例如開幕禮致辭)」這樣哪樣,可是落實到現實環境中,卻一切欠奉。我們不是有一些叫「藝術發展局」之類名稱的機構嗎?據說「優質教育基金」經長期滾存,也有「水浸」的煩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對這門「藝術教育」沾得上邊的官員,不也有些責任或使命去協調和調動些資源,去呼應一下民政事務局局長的美意?如果還不實際做些甚麼,這門「歷史悠久的藝術之一」,在學童心中只是一些退休「阿伯」才會喜歡的「細藝」,「樣衰」的字會充斥於社會和「教育系統」中的每一角落。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
  • chengchorhung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