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是人類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思想或行為。一個普通人,不需什麼高深知識,都能即時說出像「後悔莫及」、「悔不當初」等很多個包含「悔」字的成語。

《易經.乾卦》有「上九,亢龍有悔」一詞。龍為君位,亢是至高。這是說處於極高位的人君,當以亢滿為戒,否則會因敗亡而後悔。這就把後悔引申到政治了。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寫諸葛亮伐魏時用馬謖守街亭,馬謖因違背作戰指令,導致街亭失守,因而被處死。當武士獻馬謖首級時,孔明大哭不已,說:「吾非為馬謖哭。吾思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整段說話,沒有寫出一個「悔」字,但悔意卻很鮮明。

人懂得悔,其實並非壞事。悔,是對自己行為犯錯深自反省,因而總結出生活經驗,避免以後再犯,當中有積極意義。做了錯事而不悔,只有繼續犯錯,而且會愈陷愈深。

這樣看,以屈原的才學、人格和操守,面對一個昏濁的政治泥淖,堅持「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弄得人生這樣下場,也不能算是正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