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016
這個研究其實是語常會2012年委託教育學院做的。報告在去年完成,至今未公布。教育局將於7月2日(即今年最後會期)向立法會提交研究報告。
據披露的部份內容:中學班別用廣教中討論熱烈,相反用普教中卻很安靜。有普教中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個別或輪流讀課文,報告形容是「為讀而讀」,知識未能深化。普教中教學內容表面,成績較好的學生會感缺乏挑戰,反為其學習造成障礙。有學校起初用普通話老師教中文,由於非中文科老師,聽、說普通話較好,但語文知識薄弱,有些更將教普通話和教中文混淆。課堂用普教中,但考TSA口語卻用廣東話,兩者不配合,影響成效。報告的最終結論是:普教中沒有明顯證據對學中文有幫助,但對中文成績沒負面影響。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學校將能力較高的新生編入普教中班別得出的成果。言下之意,如果不作篩選,普及推行,所得後果可能更不堪。
以上這些研究結果,有教過中文的前線老師應身同感受。即使不是教中文,用常識判斷,所得觀感其實和研究結果應是相去不遠的。研究報告不過是為一項教學實踐做些科學分析,給予有說服力的結論而已。
奇怪的就是,作為一種頗為重要的教學語言轉變,為何先前在沒有做任何研究評估之前就倉卒推行?
翻查教育政策,政府在1999年發表的文件中,已將普教中訂為遠程目標。為何這樣訂,如何有效地把目標完成,文件沒說。
教育局調查顯示,到今為止,分別有約70%的小學和約37%的中學設有普教中班別。如果沒有教育政策上開綠燈(不要說推動了),數字不會這樣驚人。
現在研究報告某些結論曝光,說明這些年來一部份學童,被拿來做教學實驗,或滿足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學理,是成為了學習的犧牲品了。
政府就整件事的做法也很「閃縮」。沒有根據研究結果、沒有排除執行困難而去推行政策已不尋常。語常會的研究完成,一直沒有公開,現在選擇立法會休會前的一個會期提交,時間的配置很費心思。當然這些一切都屬政治考慮。自然,沒有適當的語言環境,強行把一個學科轉用學童不慣用的語言學習,也都會是一種政治考慮。
研究證普教中無助學中文,本沒有甚麼值得驚奇之處。令人驚奇的,政治考慮可以肆無忌憚的凌駕教育,而且是由「教育局」來推動,由不少學校的決策者來和應,由無辜的學子來默默承受。
7月2日過後,立法會休會了,一些教學爭論理應不會跨年度再提了。9月1日,已用普通話上中文課的學生繼續這樣做,一些原先設計好的班別,用普通話來施教,也都會按計劃推行,好像沒有發生過甚麼爭拗一樣。事情會是這樣嗎?如果是,我會覺得更驚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