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得失是生活最高境界

早前美國太空總署召開記者會宣布,在距離地球40光年發現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科學家指,至少7行星的體積與地球相若,而其中3個發現岩石,有機會出現液態水,不但可能宜居,甚至是最有可能找到外星生命的天體。

這個發現,地人或許並不覺新奇。當若由此推斷宇宙有外星人存在,或許言之尚早,但最少有一個確證應的,就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極其渺小。

但人類的自大,卻源遠流長,既出於人類的無知,也出於人類私心的作祟。重視得失成敗,成為千古風流人物一種不易的道理。

但有沒有想過,忘卻得失,卻更能自得其樂,最少心靈得到最大的安息。最貼切的例子,莫如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的所述:「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句說話,包含兩重意象:「忘懷得失」是行為的具體指標,「以此自終」卻規範它的時間意義。忘懷得失是要一生奉行,而且也一生得其樂。具做法,陶淵明引用黔婁之妻的說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意思就是:對於貧賤,不感到憂慮,對於富貴,也不努力去求取。

人生實在是苦惱的,希冀得到的,往往是以失去告終。陶淵明在另一篇《閑情賦》中,把人生設想濃為十個願望,但最終得到的結是:「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所希冀的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廂情願地用心良苦)這無疑是人生的宿命,不去參透,或努力去尋找答案,恐怕一生會在名利的泥淖中打滾,直至自我喪失。人生苦短,人類渺小,最終一切歸於無有,這又何苦呢?

多少人盤點一生,會發覺生命所經路途,是徒勞的多,是非成敗轉頭空。就拿讀書來說吧。家長為了子女有美好前程,贏在起跑線,自小競逐名校,一齊努力催谷學業。是就是一直讀上去,甚至大學也完成了,但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有多少人會一帆風順,找到自己的夢想?有是有的,但更多的是「讀了咪又喺咁」的喟嘆。

又例如追求異性吧,年青人見到自己喜愛的對象,往往鍥而不捨,努力示好,其間有得或有失。失手的自信大受打擊,但成功的未必肯定能得到美好眷屬。或許相處久了,才發覺對方缺點,但後悔也來不及了。如非這樣,就不會有這麼多家庭問題出現了。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得失之間用平常心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白「脩短隨化,終其於盡」,就不會事事計較,為失敗而耿耿於懷。

就以成敗論陶淵明吧。陶淵明的一生,淺薄的人肯定會覺得是一敗塗地吧。敵不過現實,自行告退,不正是失敗者甚至懦夫的所為嗎?歸隱田園,與田舍翁為伍,不也太沒出息嗎?何況陶淵明自嘆,連自己兒子的柴水之勞,也未能免,真是失敗的父親了。但同一世代,失敗的富貴父親卻也何其多,因為他們賸給子孫後代的,也只餘名韁利鎖而已,處理不好,甚至滅族也未可料。最少陶淵明是一偉大詩人,名氣千古流傳,而且所留下的不是虛名,而實實在在的有優秀詩篇傳世,而其內容,對後世人有所感染,給人無盡深刻的慰藉。

人類之渺小,莊子筆下寫得很傳神:「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乎?」(《莊子.秋水》)但莊子是甚麼時代的人了?距離現在已大約有二千四百年了。二千多年前的人可以看到、體會到,充滿智慧的現代人卻體會不到,這便有些奇怪了。

曾經身為特首也會成為階下囚,是不是人生太難以掌握了?是的,面對事物的得失,少了些知識,多了些貪念,就會弄出身敗名裂的事來。哪人類的行為,面對的是名和利,是否也應更加戒慎恐懼?

27/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