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顧別人是教育的開端

27/11/2013

駕車的人最怕隨後車輛的光亮的車頭燈。車頭燈本為照明用的,光度也應以適中為尚。黑夜要亮燈,無可厚非。白天,就得看情況了。香港社會先進,道路設計完善,照明系統優良,即使夜晚,沒亮車燈也不妨事。當然基於法例,晚間還是要亮的。但大白天,又不是暗晦天氣,亮來做甚?尤其有些車輛牌子,一例安上大光燈,或許以為這樣才具震懾氣勢。車子走在路上,車燈用來刺眼作用或許大於照明。如果有走「大老山隧道」的,遇到後面一輛大小車頭燈都亮著,要走完四公里才能「通關」,也算苦事一樁。

從前在隧道入口,總會掛上「請用低燈」字句,以作提醒。現在很少見了,不是人們能夠自律,而是掛了也沒用?還是認為香港人都慣於損人利己,即使不利己也要損人,所以省卻工夫?

教育最基本責任是教懂人們去關顧別人,如果上舉例子的舉手之勞都做不到,又或是故意做些事情去令人不快,以增強個人快感,那這個地方真的沒有甚麼前途的。

又舉一例。我住的居所,早上上班,照例會和住低三數層的一母一女同用一部升降機。小女孩就讀小學吧,母親是送她到樓下上校巴。每次進入升降機,女孩準要咬著一塊蛋卷或麪包之類作早點,蛋卷或麪包屑照例邊吃邊掉在地上。母女是不斷談話的,談的都是功課或學校活動之類。有時小女孩形容到被老師誇讚,面有得色,忘形之際,可能因此蛋卷或麪包屑掉地更多。試過有時低幾層的人進入升降機,因太擠迫,不自覺把母女隔開,但話還是照樣談,而且也因被隔阻而得提高聲浪。短短半分鐘,有這需要嗎?這些行為,視私隱為無物(或許更有意宣揚),大概也公德欠奉,而且母女同科,真難想像孩子是常被老師誇讚的高材生。

香港家長關注子女教育,凡事要給最好的,而且也很關注「起跑線」,要定得前些是為優勝。當然自小訓練,讀書要搶學位、爭排名;長大要搶職位、搶報酬。正途走不通,「走後門」也要達到目的。其實社會資源有局限,你用盡方法獲得,代表原屬別人的給你搶走,這樣在社會才是「叻人」。

香港學生沒有品德教育、公民教育,要取而代之的是國民教育、愛國教育,難怪香港學生最缺乏的是處世品德。又由於利祿的誘惑,機會主義者一籮籮,不懂關顧別人為何物。這種思想意識一代傳一代,也一代猛於一代。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