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土壤

25/11/2008

說了不少教育運作的喪氣事,今天談些比較有趣的語文現象。早前某報同日出現的兩個標題:「摩根渣打主席加盟經機會」、「運房局小心撲火」,大家應知,「經機會」是「經濟機遇委員會」、「運房局」是「運輸及房屋局」的簡稱。大概社會組織愈複雜,新鮮事物愈多,語文也需要些「衍生工具」來好好配合。但認真地說,「經濟機遇」不會無端存在,否則也不用什麼委員會去正視。「經濟機遇委員會」前應該加個動詞,變成「開發經濟機遇委員會」之類。如要簡稱,變成「發經機會」,那就更加不明所以,好比「運房局」會被人誤為搬運公司了。

但看透些,也沒有什麼稀奇古怪。「旅發局」、「貿發局」、「土發局」、「藝發局」等,性質雖有不同,但不都是其「發」一也?「平機會」已經不會被誤為「平價機票促銷委員會」,就正如「公敘委會」,大家都知是處理公務員敘用,不會擔心「老公犯罪」也要設立委員會查究。近來公司多破產欠薪,「苦主」都應懂得去打「破欠金」主意。當然最無辜的是「生促局」。某知識份子報章某日標題居然大書「生促局設3天有薪侍產假」,明明是「生產力促進局」好心腸的舉措,但只聽不看,有可能錯會諧音,誤以為動物農莊的理想世界降臨香江。 

愈學愈退步 

早前全港性系統評估公佈成績,中英數三科整體達標率與去年相比,學生「愈大愈退步」。英文科串錯字、文法錯誤、引用中文語法等,還可以抵賴為學習外語不善。但中文書寫錯別字、中英夾雜,以及引用口語、潮語等,似乎和中文學習要求字句通順、用字準確、思路圓暢有些背道而馳。

    怪罪學生教而不善是最輕而易舉的事,但什麼土壤卻會生產什麼成果。現代人喜歡標新立異,又喜歡隨波逐流,措辭執筆欠缺一種修辭立誠的量度。君不見近年口語,喜歡用「排除…」句式,如「歐洲央行排除短期內減息」,但收起了「可能性」,究竟要「排除」什麼?又喜歡在言談中加上「講緊」一詞,例如「講緊樓價還有十個percent減幅」,要強調真是「講緊」。但實際是在說話過程中,發言者在「講緊」,又有誰不知呢?

語文學習過份功利

語文學習是一潛移默化的過程。慣常看電視、閱報章,盈耳滿目都是些不合規格,或故作誇張、語意不清的語文;大人物接受訪問,說話不少是中英夾雜,允文允武的。幼年學生視這些人物為成功典範,但換個場景,卻要求他們寫作言談,對中英夾雜戒慎戒懼,這是否又有些矛盾?

至於在教學實踐中,語文學習更日漸淪為改良考試成績數據的工具。自中國語文新課程頒行以後,課堂教學愈來愈不重視範文學習,而把心思放到實用文的操練上去。老師編製練習、訂購補充教材,大多以操練公開試模式為目標。中文科水平測試創製了很多評鑑標準,什麼「語境意識」、「整合拓展」、「見解論證」、「表達組織」等,認真的學生心領神會,寫作自然要像代入公式般規行矩步,不越雷池。至於從心任性廣泛閱讀以增進文化素養,時間有限,更不知從何說起。

中五會考重操練,等而下之,中三全港性系統評估重操練,據云每年暑假前小六生更加要操練應考中一編班試。在操練文化佔據學習的主要領域的時候,學生討厭讀書,要學好語文真是愈加困難了 。

    噢!真不好意思,話題又扯回教學現實的喪氣事了,還是就此打住算了。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