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樣看待「死記硬背」?

11/10/2011

中文詞匯有褒貶意義之分,一個詞匯往往先天就定了它的「屬性」,縱使用在現實生活中意義未必如此。

我要說的是「死記硬背」。這無疑是一個貶詞。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就是等同泯去了思考、發揮、創造……。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我覺得在學習的某些過程、某些環節、某些實踐中加入「死記硬背」,不單不是問題,甚至是必須,或許更能提升效率。

小學生要不要「死記硬背」乘數表?我看是需要的。即使「發現學習法」提倡推理,但背了乘數表也省卻不少迂迴的「發現」過程。

物理化學中,不少物質的組成元素、科學程式等,都應「死記硬背」。數學的公式、定理,不「死記硬背」,數根本不能計下去。學習英文文法,現在式過去式將來式如何構句,動詞詞性如何轉化等,要「死記硬背」。用英文學習一般科目,不少專門術語、用詞等也要「死記硬背」。

例子不再舉了,因為太多及太普及,而又應是大家都認同的。所以我想極都想不通,為何文言文「死記硬背」會是洪水猛獸?

首屆中學文憑試已進入倒數階段。最近香港中文中學聯會經過兩年討論及研究,倡議應於文憑試的中國語文科中重新加入範文,包括一定比例的文言文。同時亦應減少校本評核中的選修單元,由「三至四個」減至「二至三個」,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研讀範文。

我想現在中國語文科的教學難題,隨便問一位中文老師都可給你說一大堆,有研究數據只是更有客觀的說服力而已。

一個一開始就引來諸多非議的課程設計,不難使人誕生了要「問問它為何會落實」這樣的好奇。

據中文中學聯會其中一名委員、有份設計課程的現任中學校長透露,「以前人人都覺得範文是洪水猛獸,要學生死讀死背,但一旦取消範文,卻發現問題多得很」。他表示當初亦贊成取消範文,並指當年的改革並不草率,而改革的意念及精神更值得支持,可是一旦實行起來出現始料不及的問題。

如果這一系列頗為複雜的意念還是剖析得認真的,我不妨試試模塑當初設計者的想法:

「過去局限在二十四篇範文,學生傾向死記硬背相關答案,希望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因而未能全面發展講、讀、寫、聽幾方面的能力。現在取消指定範文,但仍有不少篇章提供選擇,教師可因應需要選教作品,學生用心學習,豐富了日常語文知識。到了正式考試,考卷設計採能力導向,希望講、讀、寫、聽能力都能考核,學生平日所學便可應用在考試的表達上。」

這樣的推理,有不少是未實行前應預估其出現的可能,如果最終不能達標,縱然「並不草率」,就不能用「始料不及」來作掩飾。

首先,平日教一套,考試考另一套,你說功利的香港學生(一貫如此,不是最近才是)會側重哪樣?考試既然只考講、讀、寫、聽,學生專注這方面的操練便可,平日教的、考試不考的課文講授大可置之不理。如果假設學生還有自發學習不考的課文的動機,那就是太抬舉香港學生了。

其次,文章講授也有文白之分。文言文艱深,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過去教學模式是老師先講解,學生明白了,然後「死記硬背」,學習便有了一鞏固過程。現在把「死記硬背」看成洪水猛獸,即是不鼓勵學生鞏固所學。學生捨難取易,白話文還可讀通,文言文障隔重重,轉個角度看即是不鼓勵學習文言文了。難怪上文所提校長指面試教師,應聘教中文的連重要的詩詞都背不出,應徵信內也有不少白字。

忽略文言文學習,學生不知國故為何物,不能稍觸古代文化領域的奧秘,不用說更不能把豐富的語文素材融會於語文表達中。學生的腦袋乾澀澀的,要寫動人的文字也困難,哪講、讀、寫、聽即使勉強過關,又如何能提高語文的質素?

這些推想,一個稍有經驗,或稍有邏輯推理能力的專業中文教師都可想像到,不應是課程設計者空有理念,但閉門造車,盲目推理,脫離現實,到出現問題才用「始料不及」可以推搪得過去。

還好,真要感謝中文中學聯會的努力,把語文教學的問題顯像出來,他們的建議也是有機會補偏救弊、實際可行的。做不做,就看語文決策者對問題掌握的程度有多深,對保護香港的中文水平的使命有多大了。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