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018
世界杯16強賽日本隊在補時階段被比利時攻入一球見敗,賽後日本觀眾自行清理看臺、日本球員把更衣室打掃潔淨,被舉世讚譽。互聯網上一張圖片,看似未用過般清潔的用後更衣室,在一張櫃檯面上留有一張字咭,上面用俄文寫上「謝謝」二字,也很打動人心。公論是日本人守紀律、對自己的行為有嚴格要求、謙卑有禮、能關顧別人……等等。
完全是這樣嗎?我卻不全認同。打掃看臺、更衣室,不是場館清潔人員的工作嗎?你們作為使用者爭著做,叫正職的工作人員做什麼?何況一場90分鐘的激烈比賽結束,在補時階段才被入球,失卻晉級機會,球員身心俱疲,那種無力和挫敗感可能要很久才能平服。在清潔身體後還要清潔場所,要求不太過份嗎?縱使自發,也很過份。其實場地和更衣室不要蓄意過度弄污就可以了。
這不禁使我想起現時香港很多人光顧快餐店,有時也很自發清理用饍過後的枱面。到過一間分店最多的連鎖食店,餐桌枱面更不吝貼上通知,希望顧客吃完把殘羹和用具自行拿到收集處。最近這間快餐連鎖店公佈業績,全年整體收入84.27億元,上升6.7%,純利有4.58億元。我想,賺這麼多,多僱用一兩個清潔員工打掃環境也不為過,能令顧客有清潔環境飲食,兼能製造就業,何必刻薄地利用這點點「公德」?
球員賽後自行清潔更衣室,聽聞就只有日本人。這個國家的一些生活行為都有些怪異。在1956年有位作家深澤一郎,寫了一本書叫《楢山節考》,描述古代信濃國長野縣有一種棄老傳說:這個地方有一個不成文規定,老人家到了70歲,就要由家人背到荒山野嶺活活餓死,避免消耗家中糧食。這部書在1983年由今村昌平拍成電影,拿下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
這個習俗,不用評論了,尤其崇尚孝道的地方,是否合理,大家都應有想法。處理死亡,日本人就有一些很聳人聽聞的行為。早前報道,日本富士山下有一個森林,叫做青木原樹海,是一個著名的景區。這個森林除了景色之外,最著名的就是自殺,所以有「自殺之森」的稱號。日本作家松本清張有一本小說《蕭瑟樹海》,就記載了這個森林。為什麼這個森林以自殺出名?原因是森林以樹木茂密著稱,即使是在正午,要找一塊完全被黑暗包圍的地方並不困難。人們選擇在這裡自殺,屍體不容易被發現,直至化為枯骨為止。走上這條路,就一了百了和生前有關的人徹底斷絕了。據說20世紀50年代起,估計有500人在這裡結束生命。
《楢山節考》怎樣處理老人、《蕭瑟樹海》怎樣處理自己的生命,和日本球員、日本觀眾怎樣處理公眾地方等,有很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是否贊同所為,見仁見智。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就是不打擾別人,不為別人帶來負擔,這點心理卻很應受頌讚,也應該學習。
當然我不主張70歲後要把老人抬上山,不鼓勵人用這種自行隔絕的方式了結自己;也不認為作為「用家」,自己有責任清理用後場所。但我還是堅持人不應給別人帶來太多不便,例如在地鐵車廂大聲講手提電話、在商場大呼小叫、購物不排隊、阿伯隨地吐痰、年輕夫婦遛狗不清理動物便溺……諸如此類有損公德的行為。遇有太過份的環境破壞,我不自覺便喃喃自語:「學吓日本人喇」。
或許,這就是德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