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考語文鼓勵不讀書

18/5/2005

日前公佈的零七年會考中文科考卷分配,引來教育界的一些反響,是意料中事。其實新設計也不是突如其來,三年前初中引入單元教學法自然是以中五為終點站。單元教學取消傳統的範文教學方式,中四中五是順接其勢了。現在書商已為來年課程新教材市場爭得頭崩額裂,也是以零七年中五新會考課程為編輯標的。在香港,政治上是行政還是立法主導喋喋聒聒,在課程設計上,一早便是行政(課程發展委員會)主導了。

新設計引入20%校本評核,在不希望一試定生死的前提下,沒有甚麼可非議。但公開考試的重要改動,對語文教學生態會帶來重大影響,是應當慎重檢視了。

範文教學不等於背誦

新設計較大的改變是增加了聆聽和說話能力的考核,傳統讀文教學內容,在公開試場中一筆勾消,以後高中中文再沒有甚麼範文可讀了。為了推銷課程新設計,考評局很巧妙地把問題的重點聚焦在:範文教學內容的考核等同背誦,像中文科科目主任馮祿德所言:「取消範文可改善現時不少學生沒有讀過文章,只是背誦標準答案的弊病。」這個論點,不知是根據市場調查,還是信口雌黃。若果真的認同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不讀文章而只背誦答案,則顯然對教者、學者、以及整個中文教學的流程有一個很大的誤解。負責任的老師不會越過講解範文只要求學生背誦答案;精明的學生也不會不先理解課文而求專攻問題答案,這就如同未經咀嚼的食物,沒有人會選擇生吞一樣。試想如果真有為數不少的考生還肯不厭其煩地背誦答案以求高積分,解去範文的糭縛是否就立竿見影地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最大的可能是:更強化、深化了零碎的語文常識的操練。

多年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大概沒有多少人會質疑大部份的選讀篇章的可讀性,也深情感謝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作家、學者,透過不同的語文形式,把讀者的思考領域、思想深度帶到不同的範圍及層次去。語文的基礎訓練,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建設。有時,優秀語文素材的背誦是一種趣味、一種基建,不是一種負累。  

考試內容不是唯一問題

考試的種種負面,並不是課程內容的單一問題,考試形成壓力,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大學學位的嚴重不足、社會趨向的媚俗輕薄、人心思慮險仄不馴,都要共負其軛。把一大堆的風俗厚薄、功利猥褻,一股惱兒推到考試、再而推到背誦的考試之上,是本末倒置的思考邏輯。

新設計要中文科考聆聽,現在的人聆聽的機會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冷熱傳媒噪音聒耳,要改良的倒是充耳盈舌的無稽之論、媚俗之談,不是要質疑考生的聽覺。馮祿德說「健康的操練,有內容的『吹水』也是好事。『吹水』只是一個表現方式。」最後一句我是認同的,但我卻不願意鼓勵。至於「有內容」和「吹水」之別,更等同水與油、參與商,原不是可以客觀地、辯證地並存的。

一句話:新課程鼓勵不讀書。不讀書、不重視傳統文化,反映出來的,是一個社會思想內涵高低的問題,也是一個族裔語文能力高低的問題。值得質疑還是提倡,課程的設計者和普通一個人,同樣得肩負其責。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