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力量提升教學質素

11/5/2005

最近,為了回應教統局2006年要求英語教師通過基準試的訴求,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明確表示,屬校如有老師未能按時達標,「學校沒有適合的科目空缺,則不能保持教席。……若有數人同時未能達標,須全部辭職」。天主教是香港最主要的辦學團體,屬校牽涉教員最多,其中一個會有這樣的表態,顯示教育政策在實踐上已進入一個新領域了。

天主教會屬校要求老師辭職?不會吧,都是主內兄弟姊妹嘛,對待「自家人」,過去沒有這樣絶情過。是不是辦學團體開始重視教統局對屬校推行的新政策新要求?似乎不是,去年教統局提出《校本管理條例草案》,天主教會是站出來反對最激烈的辦學團體。是不是天主教會特別重視屬校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似乎又不是,若是,就不會在教師入職的遴選上聘請了相當數量的非主修英語教師。慈幼會的取態,歸根究柢,是教學界的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導致學校不能不採取異乎過去的辦事方式。

學校運作沒有「款效掛鉤」

香港主流的學校,每年坐享政府為數甚鉅的撥款,過去從沒有「(撥)款(成)效掛鉤」的訴求,一直都是流水作業式的「自動波」的運作心態,哪有甚麼的市場壓力?現在有了。簡言之,英中想繼續成為英中,水平較差的學校不想被殺校,要維持不同的生存目標,這就是基本上的市場力量。

語文基準試是不是很難達標?我不是相關教師,沒能代下判斷。但自要求推出,至今已有五年時間,由最初建議全部相關老師需要應考,至後來修改為主修教師可以豁免,而不想參與考試的也可用修課取代。六年時間要取得認可,如果認同教師是一種專業,這種專業要求也許並不為過。實際上,教統局沒有明確要求學校辭退不達標老師。以前教署高官(現在是中學校長了)建議不達標老師可做圖書館工作,固然是笑話,但學校也有將不達標老師調教其他科的自主權。辭退(美其名辭職)沒有明確規定,也是最後一著。有學校先行一步,在要冒教師申請法律裁決的風險下,把教師名單中的資歷處理得「靚」一點,自然是另有盤算。

老師資歷沒理由不公開

在日漸透明的現代社會,這已是沒能逃避的現實。你今天還可用不同方法推搪或延緩教統局的行政要求,但學校的正確定位也許有更大的需求。有些學校抗拒《中學學校概覽》刋載教師資歷、公開試成績等較敏感資料,但當社會人士普遍認同以公帑辦學不應把學校運作弄得這麼「黑箱」的時候,學校資料的公開,恐怕只是能拖延而不是能逃避的事實。

設想一位家長替子女選校,上網看到的是某間學校還有些語文教師不達標,恐怕他們選校的推動力會打折扣。學校有不同階層、不同性質的競爭,老師資歷也許是不能有失的一個環節。

或許行政指令不能完全達到的目標,在一個競爭性的社會發展趨向中,市場力量是令事物完善化的另類動力。慈幼會先行一步,恐怕在職與入職的老師都要面臨一個新挑戰。這是不是好事?不考慮其他,單純認同教學質素應該提高的人,或許會確認這是一件好事。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