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都要有標準工時?

27/6/2013

從前教師被認為是薪高糧準假期多的「筍工」,現在久已不彈此調了。最近有教師組織公佈調查結果,逾半教師在去年暑假未能得到充份休息,一成的暑假更不足十天,僅三成半享有二十八日或以上假期。

這已不是大新聞。但從前教師被認為「假期多」,其實並不盡準確,因為放工後還要改簿,假期中還要關顧學校工作,不像其他行業,放工就是放工,毋須帶工作回家。其他職業超時有「補水」,教師沒有,而且其他工種請假也較教師容易。

現在教師工作量沉重,有很多客觀原因,近年還多加了一項:市道不佳,入職及轉職困難,面對職位沒有議價能力的新晉教師,面對跟不上教改步伐只能選擇離隊的資深教師,聰明的校長或科組領導人不予取予攜才怪。

在現存的制度下,即使你再多做民意調查,再搜集更多確實苦況的數據,不止於事無補,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學校管理者大概有更多的逆向思維:你愈投訴,我愈加壓,看你怎樣?

我卻較關注教師工作量沉重帶給學生的惡果。教師工作繁重,其中一項是補課。沒有學生課是補不成的,所以沉重的「工作量」,壓力不是轉嫁學生,就要和學生共同承受。六成多教師沒有充足的暑假,即是六成多(或更多)學生沒有充足的暑假。

教師工作繁重,另外一項是習作批改。習作當然要學生做,哪教師工作繁重,亦即是說學生工作繁重。教師另一種困惑的工作,是帶領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近年由於「關愛基金」開放予學生申請,每一個清貧子弟三年內可領一筆三千元的旅費,從事境外交流活動。沒有教師帶隊,活動是辦不成的。還有其他數不盡的工作,有些是一貫有的,有的適應新時代,「為學生好」的,總之每加一項,每多一個新念頭,其實都拿教師做箭靶。有沒有用?不全是沒用的,但成果未必和教師、學生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成正比。但實際上不少多餘的補課和測試,學生也是受害者,有得選擇,做學生的也不願參與。

而且更值得質疑的,教育局不是嚴格訂立了課程內容,不應無故加強施壓嗎?課時不是有客觀準則,不是學校的當權者說多少就多少嗎?新高中學制要學生多元化學習,長時間困在學校的方寸之間,做機械化的勞動操作,如何多元化?「關愛基金」關愛學生,為何不關愛教師?教師工作是教學,為何要做兼職導遊?

只要現存的教育施政架構不變,教育行政當局只頒政策不(或少)管推行效益;只要現存的權力架構仍在,學校的管理層仍有絕對權力操控教學運作,施加無理壓力,怎樣批評也無法起作用。要教育局加強監管,可能覺得無需要、無辦法、無能力。

居然有建議要為教師訂立標準工時,例如前述的教師組織建議訂為每周四十至四十八小時,並至少享有連續二十八日的暑假。但這不是教師應有的權利嗎?學校不執行,是否要像其他「打工仔」般,要求工會出頭,爭取立法加以確定?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