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小禮物」

9/10/2007           

早前教育局長孫明揚宣佈政策,為舒緩出生率下降所帶來的縮班殺校危機,政府決定由下學年起調低小學生每班名額2人,標準教學每班減至35人,活動教學減至30人,「殺校綫」由23人降至21人。粗略估計,小一學額將有接近百分之六的削減。

這項被教育界形容為「小禮物」的措施,大概也是一些莫可奈何情況下的產物。原因?2003年「沙士」一役,令出生率大減,預計2009年小學適齡學生會少得可憐。政府被迫「做啲嘢」,否則計時炸彈爆發,情況會驚人地惡劣。

良丹與毒藥

從教學實踐看,每班減少2人,其實也算不了什麼。37人減至35人,35人的規模比中班還要大,和小班的憧憬也是大相逕庭的。新措施是否像孫明揚局長所說的「可令教育界體會政府對改善教師工作環境的誠意和承擔」,見仁見智,但小班教學一日未落實,「誠意和承擔」還是未十足兌現的。

較為令人欣賞的,個別受歡迎小學校長沒有因少收學生、「叩門」學位少了而令權力「含金量」受削,因而抨擊政策,相反認為每年少收八至十人可以接受;從教育大局著眼,認同政策可令面臨殺校危機的小學暫時離開谷底,解弱勢學校燃眉之急,這種觀點,無疑充分體現了一種行業同舟共濟的精神。

當然,某些人所認為的良丹,從另一些人的角度看卻可能是毒藥。像港島某區家長教師會主席擔心新措施將令入讀名校的競爭更劇烈,必定引起部份家長反對。也有報章大字標題說名校學位將會「爭崩頭」,因為不少名校只會減少學額,不會增加叩門位。

家長「反對」改良教育

家長的目光,盯緊的是子女「心水」名校學額的增減,而非什麼「教育大局」,本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作為理性的家長,似乎也應因應時局的發展,調校一下個人對事物的看法。首先,學生質素優劣確有定數,現存教育運作,是學校教好學生,還是學校聲譽要由優質學生帶動,那樣成份多些,不妨想想。其次,好政策應是以照顧大群人的利益為著眼點,小眾(或極小眾)的利益基本是微不足道的。專業界普遍認為政策是「小禮物」、「小進步」、「遲來的春天」,家長要是「反對」,帶出的問題,無疑是外行領導內行還是內行領導外行的問題了。

自然,喜歡玩「叩門」遊戲的還可以繼續玩,像某協會榮譽顧問不吝向家長指點迷津:由於當局無規定小班收生上限,校長可有「十個八個的皇帝位」。「名校著重關係,家長應該『諗吓』自己有沒有親戚讀過名校。即使『疏唐』都得,幾遠都好,拉到關係,學校才會給機會你」。準此,真的戲法人人有,巧妙各不同,到底還是不用怎麼悲觀的。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