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13
各區幼稚園出現排隊搶位潮,尤以最受跨境家長心儀的北區為甚。現在正值十一黃金周,有上水幼稚園家長連日通宵排隊,連洗澡也沒時間。
教育局長公開呼籲家長毋須過份恐慌,強調全港有逾二十四萬幼稚園學額,足以滿足十六萬適齡學童的需求。唉!如果這種純乎用市場機制來處理香港的學位紛爭問題可以生效,很多教育問題都可無聲無息的解決了。不是嗎?香港的中小學位從來充足,一切市場分配,家長毋須爭逐著名小學和中學,也不用花心思去搶英中學位了。可見這是面對特殊情況的卸責心態而已。
或者說,有人肯打,有人肯捱,純屬自願,要干涉,既無須,也無從。話固然可以這樣說,但幼稚園搶位問題卻牽涉兩個特殊情況:跨境生太多,剝奪本地家長選校機會;學童年紀太小,報讀多間,各種考試帶來身體折磨。有這些情況,特事就要特辦,而且要速辦。
教育局表明無意引入統一派位,但會與業界商討優化報名程序,例如網上登記、派表模式等。不引入統一派位,固然是因幼稚園不同中小學,私辦情況特多。但單純優化報名程序,有幼稚園校長指根本無補於事,因為怎樣登記、派表,最後還不是仍要競逐一番?倒是家長最明白事情的切膚之痛。有北區家長為子女爭取學位,計劃發起遊行,要求優先讓本地生入讀。亦有學者倡議幼稚園設立抽籤制,並訂明取錄跨境生的比例。
這些都是能照顧本地學生優先權利的建議,對解決問題有一定幫助。是不是對跨境生產生歧視?我看不是,因本地優先,是不同地區不同事項一種慣常的處理方式。奶粉帶出境有數量限制,基本動機也不外是制訂政策,確保本地優先。
是到了要實際做些事情去解決問題的時候了。迴避只會帶來更多損失(包括學童和家長的健康)和混亂,凡事都被迫以遊行抗議為最終手段,社會和諧是受衝擊的。
不做些政策去讓混亂平息,令事件處理得較公平,恐怕最終會像教協會長兼立法會議員所說的「鼓勵跨境家長留在深圳升讀幼稚園」——正如「鼓勵國內家長儘量選購國內奶粉」——那麼的「無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