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也要創新職位

6/1/2017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在《灼見教育》中分析香港學生不重視數理科的現象,可說語語中的。他從學制上探討:「雖然香港已取消文理分流教育制度,漸以基礎廣濶的教育取代,但是接近半數新高中學生沒有修讀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從大學收生要求上探討:「大學收生視四個核心課程為必要條件,導致學生過份偏重核心科目,忽略其他選修科,尤其與理科相關的科目」;也從學生出路探討:「科學出身的人可以找什麼工作呢?科學和工程學科的出路不佳,……導致學生不熱衷STEM,令眾多學業成績良好的學生都傾向報考大學的醫科、商科和法律,而理學院和工程學院則較難招收高材生

這是一種純「科學人」的觀點,由這種觀點而引申出來的「大學收生政策忽略STEM教育,窒礙香港長遠發展」的結論,便很理所當然了。

但在香港這個地方,認同以至景仰純「科學人」的擔的也應是少數。徐院長分析香港科技教育落後於不少國家的情況,問題的出現,歸根究柢還是和學生出路狹窄有最大的關連。

從學制上說,新高中課程取消文理分流制度,自然很容易使學生偏向修讀出路較佳的學科。這種「偏食」的現象,並非單純出現在理科之上,純文科如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歷史等科,也同樣出現收生不足、或學生不重視的情況。中學最熱門的選修科是甚麼?會計企業財務、經濟等吧。資訊科技也不差,但純理則較吃虧,有的甚至要組合多科成為「組合科學」一科。至於大學收生,無疑先考慮4個核心科,但如學生認定理科重要,或決心入讀大學的理科學系,自然也會重視理科的學習,而且更可能不只修讀一個理科科目,為自己製造易被取錄的條件。

假設理科學生出路佳,例如科技公司大量在香港設立,提供相當多的職位;或大學理科學院收生理想,有較多教授講師助教的職位需求;或研究科學受社會重視,較多人投身於高級學位的鑽研;有研究成果者易被相應職業吸納,或自行創業,恐怕社會不重視理科的情況立時可以改觀,最少在中等教育中,純理科目會成為受歡迎的科目。

不要怪責學生遠離理科而傾向社會科目,因為這類科目確是較容易找到工作的科目。每年公開試放榜,報章傳媒訪問十優狀元,大多理想是讀醫科、法律、環球金融之類,理由當然是看重相關職業社會地位高、薪金優厚、出路廣闊、升遷容易等特點。「狀元」已經如此,成績稍差但仍有機會入讀醫法商科者,你說會怎樣選?

對科學學習的發展日漸式微有心所謂危的感受,單純擔學制不鼓勵、大學收生不寬容等已不濟事。香港是一商業社會,也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大都會,金融業、商業、服務性行業以及個別專,出路寬廣及較受歡迎,這是無法、也不能改變的事。每年看看專上學科受歡迎的比例,就知那些工種的出路較佳。學生都不笨,社會幾時需求醫生、幾時需求護理,以至幾時需求幼兒教育、幾時需求旅遊款待等,不要說金融才俊了,成績有自主權的學生都會爭相報讀,興趣或能力相對來說放在較次位置。

如果要認真發展科技事業,不想浪費科學人才,最釡底抽薪的辦法就是爭取擴闊相關行業投身者的出路。香港在2000年設立數碼港,2004年設立科學園,數碼科技或科學的推不能說還未開步。最近港府提出將會與深圳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土地面積更是科學園的4倍,理應同時提供相數量的職位。有這些遠景,「搵食」途較過去理科只能做中學理科教師不知多了幾許,如果還未足以鼓勵有志者朝這方向發展,真要認真檢討當中的因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