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起跑線」在哪裡?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近來常常聽到一句話:「不輸在起跑線上」,說的是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

他們的「起跑線」在哪裡?有的是國際學校,因為知道英語要從小學習,在一群口操流利英語的學童間成長,保證英語成為學校語言。如果還不夠,在家也講英語,不看翡翠台,完全放棄中文(即使是母語)的認知,徹底做個「外語中國人」。

有的「起跑線」在小學,所以要千方百計擠入名校,冀望「一條龍」直升名校中學。

如果覺得「起跑線」在小學,太後了,那就要由幼稚園開始想起了。著名幼稚園學位不易求,學費也不廉宜,要成功,也得花點心思、費用、動點腦筋。

或許覺得人人都這樣想,不也太平凡嗎?哪就得再把「起跑線」推前,那就在學前的預備班吧。所以只是兩歲子女的家長,最近也要通宵排隊拿著名學前教育學府的報名表。

這些都是很負責任的家長。但負責任卻不代表有透視力和遠見,所以定錯「起跑線」,後果也頗嚴重,甚至沒得「番轉頭」。

國際學校是好的,英語教學,活動學習,也可結識同是有錢有地位的家長。但讀得這類學校,肯定要放棄中文的。以為中文可聘補習老師補救,或像某著名經濟教授所說中文易學,多讀些金庸就可以了,都是不切實際的。這麼艱深的語言文字,不從小和高規格學起是不濟事的。

讀完國際學校的中小學,總得為子女鋪鋪前路。在香港升學是奢望的,因為缺中文,報名也不能。用海外生報Non-Jupas嗎?除非你是真正的尖子,否則學位也供不應求。外國升學是可以的,中小學都付得起昂貴學費,再多四年也不是甚麼。但讀了又怎樣?除非留在原地,否則沒有中文,很難回港工作,除非你的父母可以替你在跨國公司謀個職位,或不需中文而自僱。但留在外地,人家連自己國民失業率都達二位數字,那有職位留給連公民資格都沒有的人?決心移民,即留下不走吧!但移民要投資,沒錢不行。即使這樣,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還是一樣。

當然進入著名津補小學,保得住中文學習,處境或較佳,日後「接龍」,直升著名津補中學,「一天光晒」。但不得不注意的是,頂級名校,尤其直資那種,不是有學習能力的,就是有錢的。貧寒階級子女而學業「麻麻」,肯定自卑,學習情緒不難受影響。

我的「起跑線」,其實在DSE。不是嗎?DSE「掂」,進得本地大學,學費平一大截,前列的幾間,世界排名也不低。而最重要的,本地學歷,而且中文過關,在港就業不太困難。

DSE成績略差,但夠分的,家長又預備足夠糧餉,外國大學很多免試,大不了讀一年預備班或兩年美國社區學院,一樣可升外國大學。回流香港,也因學懂中文,找工一樣「有著數」。

如果說DSE難考,那是子女資質問題,即使入了名校也幫不了多少,或許讀較差學校,自卑心會少一大截。

當然最好的家長,是心中沒有甚麼「起跑線」的家長,就像過去我們的家長般,或許更佳。不是嗎?現在社會中不少有成就的人,不是就在公屋長大,讀最平民的學校,父母沒能力在學業上加強照顧嗎?沒有「起跑線」,隨遇而安,讀書或許較順心,不被功課壓力難倒,或許更能保存求學心,不要一進大學便覺得已完全沒有再讀書的興趣了。

現在DSE其實並不怎樣難考,而且新課程很多都有思考發揮的成份,平時較關心社會現象,多培養思考能力,多讀課外書(不只是金庸的哪種),練好語文,開闊視野,答起題來更能從心所欲。

至於做了很多,或根本就沒有做甚麼,得出來的結果和預期的不怎麼相稱,那就得服膺一句:「是龍就是龍,是蟲就是蟲」。但即使是「蟲」,也沒有所謂吧,總好過把「起跑線」定錯了,後半生人可能就這樣給報銷了。

負責任的家長,祝你好運!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