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不尋常,教育應如何應對?

3/3/2019

據說,以全球人口來計算,現在每2分鐘就會有一個60歲以上的人逝世。如果這個數字還有堅實的統計基礎,要拿來說明的現象就是人口日趨老化。最近,東歐小國匈牙利為了挽救人口日益萎縮的局面,政府決定派糖催生——四孩之母終身免繳入息稅,育有三孩者可獲資助買車。人口萎縮其實也是一個全球化現象。據2016年歐洲統計局統計,預期每名女性生育孩子的數目,最少的是西班牙,只有1.3名,最多的法國也只有1.9名。波蘭也是出生率較低的國家,該國衛生部拍攝短片,呼籲國民要「像兔子一樣繁殖」。

香港家庭確實沒有能力「像兔子一樣繁殖」了,真確現象是只能像珍禽異獸般繁殖,有一個後嗣已經彌足珍貴了。現在不少家庭子女也只有一至二名,和歐洲國家非常接近。

很多家長都為子女的成長而擔憂,希望能從小給予良好的教育,長大出人頭地。何謂良好教育?讀名校是少不了的。但名校學額僧多粥少,未能擠得進的,很多都考慮把子女送入國際學校。雖然國際學校是否等同良好,沒有明確界定標準,但付得起高昂學費,相信人的品流也可有一番篩選。而且孩子入學,學得滿口流利英語,也算是一種身份象徵,這是家境不太富裕,但也願意把供樓的開支用來支付高昂學費的原因。

但如果配合人口發展的趨勢,付了錢是否換來優質,或日後能否在工作世界賺回多年學費開支,便很成疑問了。因為生育率低,每個家庭都把子女視同珠寶,供書教學是免不了的。現在不少家庭都會以讓子女完成大學課程為最低消費,大學生數目多,職位卻沒有同步增長,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便很難找到高回報職業。甚至可能,只懂英語不懂中文是謀生的障礙,這和家長原先的設想有很大出入。

其實明白社會發展趨勢,對教育的成效就要有一個與時並進的思維。其一、高等教育是現代社會的基礎教育,不是賺錢的保證。何況大學學位類別多,大部份也不是很「應世」的。所以讀大學和賺錢掛鉤,可以說是失敗多成功少。學習以興趣為尚,從前說是很灑脫,現在則是不能不面對的現實。現今世代,可能讀些專業證書文憑之類,找工作會更順利。如以一生人來統計,事業的成就未必會差過大學畢業生。

其二、現代家庭既然重「優生」,上一代如果因應香港這幾十年發展而有較佳的經濟基礎,子女應把握個人能力和際遇,做多些滿足自己興趣而非只求謀生的手段。找工作既然困難,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更加困難,哪不妨找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開創自己喜愛的「事業」。這些「事業」未必以賺錢為目標,例如有些人崇尚環保,在工廈專搜羅舊物,翻新作出售用途。如果你是書籍的愛好者,不妨考慮租賃一些僻遠的角落,開些特色書店,把店子佈置得別緻精巧;如果重點是售賣舊書,或者店子會滿佈書香,反正「貨源」易求,為人找書,為書找人,同時也做著環保工作。當然如果你有烹飪才能,或者對某類食品製作别有心得,不妨把一己之長發展為特色事業,對人對己都可以是一種貢獻。

教育不應只是傳遞和灌輸知識的行業,應是教導學生如何去面對人生,如何解困,如何去把其所長儘量發揮,家長也應在這現實之中扮演一個積極的推動角色。面對一個人口老化的世界,如果只把職業目光放在老人護理之上,本身根本沒有這樣的愛心和興趣,哪你上班的第一天,或者就是你暗淡人生的開端。人口老化,同時就是年輕人珍罕的年代。青春的活力和創意,在人口結構不同過去的情況下,應該是較過去任何時間更易發揮的時代。厭惡工作世界的刻板與殘酷,不如就自己開創理想的生活方式——假如你自認還是一個「輸得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