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敗唯一辦法是信年輕人」

23/10/2013

「不敗唯一辦法是信年輕人」,不是我說的,是馬雲說的。估值千億美元、今年全球最矚目新股阿里巴巴放棄來港上市,創辦人馬雲打破緘默,說了很多關於時代和人才的說話。他認為,時代不同,昔日的遊戲規則及行業生態已經完全改變,要保持創新,才能迎合新世代的轉變。「這是互聯網的時代,不再屬於李嘉誠了。……現在已不可能出現另一個李嘉誠……四大家族(按指香港的長實、新地、新世界和恆基),市值都不及騰訊加上阿里!」「不是馬化騰特別厲害,我更沒甚麼,而是時代厲害,我們只是順應互聯網的潮流而崛起。」

說的當然不虛假,因為四大家族合在一起,市值才不過九千億元,但只有騰訊就已有八千億,還未加阿里巴巴。可以看到,一個社會如果重視年輕人,相信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這個社會才有希望,反之就沒有任何前途可言。

香港重視年輕人還是扼殺年輕人的機會?很顯然是後者而非前者了。在我的教育評論中,批評過的大學入學門檻不合時宜的高,是不給年輕人機會;減班方案把職位凍結,留給本應被裁減的老資歷教員,堵塞年輕人就業的機會等等,話說得多,連自己也覺得煩厭了。現在政府故意不發牌照給香港電視,一大群年輕人的創意事業給打擊了。最近憑「星夢傳奇」由全港市民投票選出的冠軍鄭俊弘,原來出生於1983年,數一數已是三十歲了。三十歲的歌手,就正如三十歲的足球員一樣,「出道」確是晚了些。他們早十年的光陰或許可用「虛耗」來形容。為什麼?就因社會不重視文化創意產業,連最流行最普及最受歡迎的歌唱活動也沒有甚麼機構或機制來加提倡,發掘新的的面孔,有實力的繼承人。西九文化區多年前給識破是一用地產包裝的所謂發展文化活動,偌大的一片土地就在那裡荒廢,似乎沒有人很著急要使當中的「文化」面世。文化要講創意,能成就其事的也會是年輕人。

香港社會,為什麼總要由一些五十多六十歲的人用這樣那樣的藉口阻礙甚至堵塞年輕人的進階?五十多六十歲的人,有些連互聯網也未必懂得用,要由他們來管理先進而活躍的腦袋,確是有些支絀之感。舊新聞是去年一群年輕人組織的「學民思潮」做搞手,策動了一場反國教的運動;最近的新聞(不過前幾天)是有心的年輕人用互聯網號召市民上街,反對政府拒發新牌照給香港電視,兩三日之間可以動員約十萬人有秩序地遊行,宣泄不滿。你如果只浮面地指這些反政府的行為是製造動盪,倒不如認真檢討決策過程中有甚麼弊病與不合時宜,會令市民群起反對。當然,把有創意有衝動有理想的年輕人納入機制(不私相授受包庇舊人),給他們本來應得的位置和出路,歷次遊行中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年輕人的面孔。

過去有電視劇的台詞說「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引起了很大的哄動,原因是甚麼?就是太多人有同感了。做成dying的原因,和今日看到的馬雲的言論,你能思想得到當中的關係嗎?

日期: | 作者: 鄭楚雄 香港教育 中國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