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the right time

看足球比賽,當進球時,英語評述往往會說球員是「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right place and do the right thing」。

最近,英國曼城足球隊和旗下挪威前鋒厄林.哈蘭德(Erling Haaland)續了一紙9年半長約,據說週薪50萬鎊,合約總值是2.6億鎊。預計到合約完成,當事人才不過34歲。哈蘭德in the right place(英格蘭),at the right time(英超競爭激烈,球會求才若渴),do the right thing(簽署「肥約」)毫無懸念。

這三個「right」,at the right time尤其重要。哈蘭德「其生也晚」,換轉是球王比利的時代,縱使你再「好波」,也沒能賺這樣多。

中國古代人,也很明白「時」的重要。《孟子.萬章下》:「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在孟子眼中,孔子能行仁義,又能適應時世,因事制宜,所以是「聖之時者」。「聖之時者」,對「時」充份掌握,所以就較其他人物出名了。

據說,項羽在進行必死戰鬥前夕作了絕命詞《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們已不必深究造成項羽失敗的原因了,但如果這首歌真的是他作,他明白「時不利」是無可挽回的事實,重要性凌駕一切,可看出項羽也不是智商低的人。

一場改變歷史格局的政治鬥爭,就這樣上演和這樣結束。做事沒能at the right time,後悔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