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雖有文獻記載,但真偽存疑)北宋詞人柳永「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柳寫過一首叫《鶴沖天》的詞,其中有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事情給宋仁宗知道,時值「臨軒放榜」,仁宗特冷落之,說「且去淺斟低唱, 何要浮名!」(事見《能改齋漫錄.卷十六》)
作為一位皇帝,趙楨是否知道,他等閒的幾句話,等同語言暴力,能把一個文人的職場(出仕為官)之路堵死,無法超生?
事實確也如此。《歲時廣記.卷十七》引《古今詩話》說柳「由是淪落貧窘,終老無子」,死時「掩骸僧舍」,冷落以終。
但作為一位作家,柳永卻有一張亮麗的CV。
一、受到皇帝的「嘉許」,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二、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很為傳頌。據《鶴林玉露.卷一》載:「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三、柳詞因為用詞俚俗,情深意雅,所以很受歡迎。據《避暑錄話.卷下》載:「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
四、柳永雖在僧舍過世,留下遺骸無人收葬,但卻得到京西妓女同情。妓女們「鳩錢葬於棗陽縣花山⋯⋯其後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飲墳墓之側,謂之弔柳七。」(事見《歲時廣記.卷十七》引《古今詩話》)
這真是不能人人可有的經歷和殊遇啊!
柳永失意仕途,卻在文學史上留下珍貴的一頁。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之類的句子,歷年不知滌蕩過多少人心。
人生際遇無定數,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時失意者萬勿隨便放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