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句的學問

14/2/2015

新春將近,不少商戶喜歡掛些對聯,一則應節,二則也表現些「文化」。路經一間銀行,門前掛出兩句,一是「卓績匯聚迎貴客」,另一是「越發豐收慶新年」。聰明的讀者應知是那一間銀行了。沒錯,這是馳名中外的獅子銀行,因對聯把銀行名字嵌入當中,而句首的「卓」、「越」又是銀行專做大客的戶口名稱,如果不計平仄,內容的鋪排算是很有心思了。但我路過的那間,將「卓」的那句掛在左方,「越」的那句掛在右方,則又有些違反聯句放置的習慣。

對聯稱為「對」,一般是仄起平收,即是仄聲收尾的一句放右,平聲收尾的一句放左。這兩句的結尾字「客」和「年」分別是仄聲和平聲,而且這兩句配合意思,也應是「卓」的那句在右,「越」的那句在左。但大概獅子銀行是英資名牌,應是崇尚英文的。學習這種語文,曾被某政治學教授指為具有「戀殖情結」;而這間銀行某一分行所發本票,又曾被某人指為涉及「外國勢力」。種種因素加在一起,銀行員工或習慣了英文由左至右寫法,直覺中文對聯也應根據意思,由左至右掛起也不定。

其實這種左右配置,或中文横額的左右讀法,有時確也「玩」死不少人。比如國學大師饒宗頤寫過一幅横額,由右讀起,是「登高見博」,但一些年輕人既不是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校友(這句是該校校訓),又習慣蟹行文字,加上電腦時代,有時上「高登討論區」議事論政,見到老人家原來也會來個「博見高登」,立時可以拉近兩代人、兩種文化的距離。

這又使我想起相同的犯錯,原來也出現在「天子門生」。猶記得古樸年代的中文大學校園,那時崇基書院通往大埔道的出口有一度石拱門,門的牌匾寫上崇基校訓「止於至善」。字據說是某崇基前輩院長寫的,寫法當然是用傳統的由右至左寫。這個句子,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不要說研究中國古典的,就是讀過舊課程中文科的考生,應還存些殘餘記憶。「天子門生」犯甚麼錯?原來據說在某年的一個迎新活動中,介紹學校建築當然是必要一環。有學長帶同新生走到校門前,有「師弟仔」(或「師妹仔」也不定)一看牌匾,讚嘆不特止,不自覺大大聲講出所見:「善至於止」,並杜撰句子的解釋是:「好嘢到此為止」(可能連「止」「此」也不分)。

現在是新學制時代,新中文課程和傳統文化愈行愈遠,現在的年青學生對於「中文」,將來會犯甚麼更低級的錯誤也不能預計,至少在商業城市中引入一些傳統文化也會毛病叢生,究其原因,那就不能單用甚麼華洋雜處或中西文化匯聚等藉口可以推搪得過去。

說到對聯,也不妨找些高水準的作品來清清耳目。晚清學人梁啟超擅長集宋詞聯句。據說他在1923年妻子病中,守在病榻旁,悶中拿聯句來作遣興。他在《宋六十家詞》和《四印齋詞》中,選了些句子集成對聯。較著名的例子有:「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兩;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四個句子分別用了王晉卿、張文潛和姜白石(兩句)作品。又如:「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六句分別出自吳文英、姜白石、陳允平、李祁、洪咨夔和陳與義六位作家。這幾句寫給作家徐志摩,讓徐愛不釋手。這些集聯,意態圓融,絕無斧鑿痕跡。另外還有些得意之作:「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每句也都出自宋詞。能做到這樣,不論是「技術」層面,或意境層面,都有別開生面之處。這既是學問,也是情趣。商業社會,應是沒有這些再創作或享用的福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