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劉子驥何許人?

《桃花源記》末尾寫武陵漁夫「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故事理應結束。可是陶潛安排最後一段:「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看似是續貂之文字,實則此段絕不可少。

劉子驥實有其人,不是杜撰。《晉書.隱逸傳》載劉驎之(即子驥)「嘗採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閉,一囷開,水深廣不得過。欲還,失道。遇伐弓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囷中皆仙靈方藥諸雜物,驎之欲更㝷索,終不復知處也。」

看官看了這段,是否可以肯定這是《桃花源記》構思的源頭?陶潛採其原創,在作品中稍作說明,或是免被指剽竊的負責任之舉。

其次,劉子驥「高尚士」,品格應受陶潛敬重。他聽到有桃花源,始是「欣然」,對這片遠離塵俗的美土心嚮往之。然後是「規往」(規劃前往),然後是「未果」,然後是「病終」,一連串的事情,容或不是劉子驥所親歷,但卻指出品格清高者的待遇,或許還不及一草莽漁夫之能親身體驗,可以更加強說明逃避溷濁之難,或更可謂不可能。至於「後無問津」,則是理想國永遠告別塵俗了,這對《桃花源記》題旨的說明更有實效。

這樣看,陶潛不止是詩人、辭賦家,更是很好的說故事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