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記宋國有人發明一種防止凍手的藥,他們從事漂洗棉絮,就靠這種家傳秘方,冬天也可工作,不虞皮膚皺裂。有人得知這事,出價百金購買秘方。這人以此遊說吳王,在冬天就靠這秘方,水戰勝了越國。這人立了大功,得到疆土的封賜。文章有這樣的總結:「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洸,則所用之異也。」
這個判斷很清晰:宋人愚蠢,「捉到鹿唔識脫角」,別人善用你的發明,得到很多倍的回報。
但故事的終結就應是這樣嗎?如果問:這客卿得到土地的封賞,那又如何?世間榮華富貴,是否可以無限期延續?不要說這客卿,就是吳國戰勝了越國,那又如何?吳國最終也不是灰飛煙滅,消失於歷史洪流中?
而且人類貪念愈大,性格愈凶殘,一路發展下去,和敵人鬥個你死我活,到了無法回轉的時候,可能想過一種簡單生活也不可能。秦國的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史記.李斯列傳》)的慨歎就是好例子。
最近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寫1990年美國NASA的太空探測器「航行者一號」在完成任務、飛離八大行星之際,拍了一張地球的照片。照片裡,茫茫宇宙中的地球,小到只有0.12像素,被陽光折射的光斑包裹著,就像一粒懸浮在無盡虛空中的塵埃。
同樣是《莊子》,也不是不知這道理。《則陽》篇記:「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這樣白白的在人類勾心鬥角中犧牲性命,是否不比宋國洴澼洸一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與世無爭但心境平靜這麼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