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唐詩人李賀的名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是什麼?
答案一:「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
答案二:「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不用說,很多人會選答案二,但正確的答案應是答案一。如選答案二,你的文學知識應是很一般了。
選擇答案二為正確,主要是受對偶句——形式整齊——的觀感所影響,何況這是唐詩?
這句是李賀名作《金銅仙人辭漢歌》的末尾第三句,全部四句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寫魏明帝詔宮官牽車取下漢武帝捧露盤的仙人,欲立前殿,仙人(雖是死物)臨載前潸然淚下的景象。
李賀雖是中唐詩人,但多寫古詩,名作如《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神絃曲》以及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都是古體。古體詩不受近體格律的拘束,寫作較自由,抒情亦較直接,感情是從直抒胸臆之間流露,不靠形式美引發遐想。像李賀的原作,氣氛肅煞蒼涼,怨天無情,笑人淺薄,單獨一句類似散體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已將怨忿表出,其他句子只是寫景和叙事的襯託。
「月如無恨月常圓」,是宋初石延年(字曼卿,卒年距李賀卒年225年)為配對「天若有情天亦老」所作,使之構成一個聯句。有沒有必要?當然沒有,因為會大大損害原作的構思和韻味。
理論上,任何不是末句的文學作品都有「下一句」,但不是每個句子都要為它杜撰出不符作者原意的「下一句」。文學創作應是很嚴肅的事,不止是文字遊戲吧!